杨英华 杨宜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应用广泛、操作简易的教学辅助材料。学具的使用,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基本理念,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又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过程。数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我首先提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的問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思考,学生得出“2、3、4、5、6、7、8、9、10、11、12”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你们猜一猜,用两个骰子来掷20次,和是5、6、7、8、9的次数多,还是其他数的次数多?”学生通过分析,认为5、6、 7、8、9只5个数,其他还有6个数,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其他数的次数多!”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让小组代表分别进行实验,通过投掷,结果大出学生的意料。投掷5次以后,5个数的多,6个数的少。这样,学生就自然对结果产生了质疑,由此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二、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都要经过“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象,尤其学习起始概念,更要靠亲身感受。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境、生活情境进行具体到一般特征的分类,有利于促进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制作活动温度计、活动海洋图(潜艇活动)等学具。上课时让学生操作,理解零度、海平面作为基点的含义,理解零度以下温度是零度以上温度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海平面以上是海平面以下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明确的正负数概念。这样操作与生活实际体验相结合,逐步舍弃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极其深刻。
三、运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操作活动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的要求去分析、综合、比较,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具的利用,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利用学具,通过操作、演示、拼割、组合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增强有意注意。俗语:“心灵手巧”也正说明了手、脑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开,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这样拼起来,就近似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即v=sh。这样,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切割拼合,很容易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四、运用学具,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保留有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要缩短学习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两者之间的距离,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与理解,往往与他们作用于物体、学具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利用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说说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思维一直处于直观、运动和探究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理解和掌握知识,能有效地促使儿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9+几时,教师首先用9个球,盒子外有两个,观察盒子里面的球还差几个就凑成十个(还差1个)就把盒子外面的2个球分成几和几?(1和1)拿走一个放在盒子里,这样9和1凑成10,盒外2个拿走1个,还剩1个,那么10再加盒外的1个就是11个。学习了上述9+2后,再让学生摆小圆片学习9+3表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引导学生边摆、边思考,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9+3等于几呢?9个小圆片要想凑成十个还差几个(差1个)没有一个怎么办?把另外3个圆片分成1和2,于是得出9+1=10、10+2=12,所以9+3=12.这样借助直观学具学生在认识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保证学生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思维,增强对客观事实的感知程度,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五、创设情境,灵活使用学具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学具能为学生提供操作条件,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能使学生懂得知识的真正价值,能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学具的功能和作用,不但要大胆的、正确的运用学具,而且要做到巧用、妙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