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

2019-10-21 04:10黄璐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一体化中职学校课程体系

黄璐

摘 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环境问题就日益严重,在这样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各级别环保部门增设了环境检测中心,为培养该专业的技能人才,各地职业院校开始创设相关的课程。中职学校作为职校中的中坚力量,其课程体系研究务必得到确切落实,开设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此,本文对中职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校 环境监测课程 一体化 课程体系

环境监测类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以及应用性都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关键。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教育方法面临改革,教学目的也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进行转变,在环境监测类课程体系上,一体化成了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以及实习教学进行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类课程体系尤为关键。

一、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的意义

中职环境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环境监测类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更为学生专业的后续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面对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很有必要。[1]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操作技能也稍显不足,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又很复杂,传统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迟迟得不到提升。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实际上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当前环境监测类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进一步优化,赶上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弊端,彻底贯彻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相关计划。[2]

一体化课程体系时刻将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学生的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1.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一体化发展

环境监测类课程体系中有不同的教学模块,这些教学模块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因此,在环境监测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抓住课程体系中的主线,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例如,在水和废水监测这一教学模块中,暂时就可以利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环境监测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和废水监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判断水质优劣。理论课程上,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污染源的排放形式或类型制定调查方案,并根据方案对污染源进行调查,从而测定污染源的流量与排放浓度,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操作要求对地表水进行测定,按规定采集水样,并将其运回实验室,检测水样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判断污染物的有机或无机,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让学生根据生产实际要求来掌握综合性的专业理论,并将这些专业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专项的监测能力,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不但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教师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想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必须将教学工作中的知识传递转变成知识的处理与转换,打造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上不断突破,伴随人们对环境的深入认知,环境监测也在迅速发展。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还是手段上,环境监测都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只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中职学生学到更前沿的环境监测知识,了解学科动态,掌握新方法、新技术才能实现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只有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在今后的工作与发展中才会更得心应手。

最后,一体化课程中要增设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工作能力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将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仪器与药品告知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查资料的方式對实验内容进行选择,确定好实验内容后,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获得实验结果,当教师确定方案可行性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并撰写实验论文。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考验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动脑能力。

2.实现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一体化发展

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做法与往常不同,最关键的就是要打破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被动状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体化课程模式下对预习环节非常重视,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本届课程进行预习,在预习中发现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预习中学生的思考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去了解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环境监测岗位上的就业,因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中职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要利用多样化的教材进行教学,多样化的教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也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材经过使用后发现,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某一个范围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化,用简单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地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相靠拢。

3.实现教学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一体化管理

中职环境监测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体化的评价管理能够起到激励、督促和检查的作用。在过去的考核中,通常以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殊不知这些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在,在专业中的综合能力。

建议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下对评价方式进行全新的构建,可将环境监测类课程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评定,分别是平时成绩、设计实验以及笔试。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很大程度避免了片面、随机等缺陷,让学生意识到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考察的不仅仅是结果,更关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为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对中职环境监测类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势在必行,中职学校要认清传统课程体系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发展,从而促进环境监测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爱斌.中高职环境监测课程衔接一体化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02):144-146+156.

[2]李伟东,江霞,杨华云.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环境监测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94-95.

猜你喜欢
一体化中职学校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