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阳
摘 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手段逐渐走进了学生的视野,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在众多的教学手段中,微课的应用,不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赢得了教师的青睐。当下,由于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教材中的内容发生了极大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无法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针对上述情况,要想简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微课的出现,正是为初中数学教材拓展提供了机遇。鉴于此,本文对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进行详细的探索和研究,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
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应用在初中数学教材拓展中,不仅为数学学科今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还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微课的内涵,掌握其操作流程,将其合理应用在教材拓展中,借此简化复杂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初中教材拓展存在的问题
1.1不能适应学生“实际”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拓展时,并未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展特征,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过于注重拓展的“深度”,导致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违背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空白点、发展点进行拓展,导致学生对参与拓展的教学环节失去能力、动力、活力,学生学习没有信心,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1.2不能满足教学“实需”
在教材拓展教学中发现,重“表现”轻“质量”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并未按照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拓展,盲目追求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数学内容,从而导致真知流失。拓展不是越多越好,实用适合才是最好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拓展,教师都要多加推敲,用心琢磨。
1.3不能体现学科“实质”
在初中数学教材拓展中发现,许多教师过于注重拓展的形式,忽略了内在和效果,无法发挥出教材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不能找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结构背后的真相。一些无效的拓展不但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不能进行熟练的掌握和理解。数学拓展应紧扣数学教学目标,坚守数学本色,要突出“数学”味,而不能舍本求末,演成了“四不像”[1]。
2.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有效策略
2.1抽象概念拓展形象化
数学概念是知识的灵魂,唯有参透概念中的相关内容,才能够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它们就像一个个黑洞,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畏惧的矛盾心理。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这种看法,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例如,在“实数”教学中,其中平方根的定义使学生望而生畏,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拓展,将x2形象地看成一盆植物,2看成是叶子,x看成植物的根部。若 x2 =a,则 x是植物的根,即x是a的平方根。x2 =a是一个平方运算,而平方根就是平方运算里的东西。这样由植物的根部形象地引向平方根的概念,不但让平方根的定义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根,而且让学生形成了若要求平方根一定要去找平方运算的方法。借用微课对复杂的概念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有效地接收数学信息,从而将数学概念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
2.2复杂关系拓展图示化
虽然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按照单元或模块的形式排列的,但许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微课的力量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其“融会贯通”就能够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微课的作用下,教师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生长点,通过微课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问题“桥梁”,把枯燥的数学关系转换成图形关系,强化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3]。因为图示化是微课的显著特征,也是最简洁有效的辅助手段,所以在微课中灵活使用坐标轴、阴影、曲线图、几何画板等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使这些复杂数学关系拓展得更加生动活泼、清晰易懂。
2.3静态知识拓展动态化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加以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赋予这些知识生命与活力,将其动态化,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上的积极性。而这些设想,都可以通过微课实现[4]。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可以呈现“动”的元素和成分,并加以合理的设计和运用,就能制作出生动的微课来辅助个性化教学。对于动态特征明显的数学内容拓展,如数学中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变化,直接使用微课来呈现教学信息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动态特征不太明显的教学内容拓展,如函数的概念、数据的统计等,可合理安排微课中信息的呈现序次,利用信息的动态呈现过程引领学生的思维,促其对相关概念进行理解和记忆;对于抽象程度更高的教学内容拓展,如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可以从人的思维过程的动态性入手,参照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在微课中使用动态的图标来呼应信息的动态呈现,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将改革后的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热情,促进其学习能力与有效性的提高,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数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文清.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设想[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36(08):125-127.
[2]刘怡君.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45(12):220-223.
[3]张淑梅.试题讲评的几个着力点[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18,47(05):160-162.
[4]葛余常,李玉龙.培养学生自悟习惯助推学生自我成长[J].中学数学杂志,2016,20(1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