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2019-10-21 23:53张朝
天津教育·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张朝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的关键,主题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主题阅读应该具有全面、立体的要求和目标。但在小学阶段,主题阅读易被轻视甚至忽视,有许多问题亟待改进。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助力,也是解决主题阅读当下困境的突破口。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系统地理解主题阅读中的诸多要素,掌握科学、高效、实用的阅读方法;并结合阅读方法,循序渐进而灵活多样地组织、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准备工作

(一)主题阅读的准备工作

主题阅读,首先要列出阅读的书目清单和具体计划。阅读计划主要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包括如何将阅读成果呈现出来)、阅读用时等。“读什么”取决于宏观阅读目标和所有资源;“怎么读”取决于微观阅读目标和书本特点;“读多久”取决于书本字数、难度和阅读方式,更需要准确评估。明晰、精确、可执行是主题阅读计划的基本要求,好的阅读计划有系统、有层次。计划可以修改和调整,但需慎重。阅读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一方面依赖于读者的自觉,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打破语文与相邻学科的界限

主题阅读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两方面。主题阅读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和各类文章,但阅读内容时常和政治、历史、地理、哲学等方面相关。教师在推荐主题阅读书日时应注意到此现象,破除偏见、广泛涉猎。许多跨学科的专题教学就是基于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而开展的。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指导策略

(一)阅读与评论、写作相结合

读、评、写,是阅读活动的自然逻辑和必然顺序。读书是读者和作者的互动,积极而深入的阅读往往能使读者有感而发,古人便将这种创作冲动形象地称为“技痒”。我们常说的阅读,其实隐含之后的两个步骤;但阅读和鉴赏、写作的互动有时又的确被省略甚至忽略。读、评、写结合,应该成为主题阅读时必须具备的意识。况且鉴赏和写作都是考试中常出现的题型。阅读和鉴赏、写作相关联,也充分具备物阅读活动“变现”的现实指向。

读与评的关系,相比读与写更加紧密。但从读到评,其实是在实现从“视觉阅读"到“动笔实践”的关键跳跃。读到的是作者的东西,评论的内容也出于作者,但写下来之后,就成了自己的东西;读书的时候人人的姿态大同小异,而一旦开始评論,方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差异:带有学生自我色彩的、个性化的理解,又成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基础。评论不光是学生的评论,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评讲结合,并引入名家的评论,以评论扩展书本内容、以评论碰撞思维火花。

(二)利用媒介,开放多元阅读

科技在不断发展,传统纸质阅读近来受到了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媒介阅读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不同的人群当中皆有体现,面在阅读方法形成期的中小学生身上则体现得最为直接而深刻。对于新媒介阅读,语文教育者不应置若罔闻或讳莫如深,而应该正面应对、理性剖析甚至加以利用,如课标所言,锻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纸质阅读是基础。当前课堂教学仍是纸质阅读为主的,而新媒介阅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阅读方法介绍和学习主题阅读初步体验等活动,建议以纸质阅读形式展开,让学生沉下心来,打好基础。合理使用电子阅读器、电脑、手机等新媒介进行主题阅读,可以提升学生阅读效率、节约阅读成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师也应主动运用新媒介,助力学生的阅读活动。此时的媒介不是阅读的直接载体,而是阅读完成之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平台,具有生动直观、快速便捷、互动性强的优势。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论坛,便于学生交流、分享读后感,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制作微课堂视频,完成阅读之后的讲解和测评。技术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电子阅读教室,引入电子阅读设备并覆盖无线网络,实现阅读活动的“读、评、讲”一体化操作,以技术为突破口,直接打破读评讲、教师与学生、课内与主题阅读之间的壁垒。相信这也是未来语文课堂的趋势之一。

(三)贯通课内主题

课内和主题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课”可以指“课堂”(阅读和讨论发生的时间和场所),也可以指课本(所阅读文章的来源)。从前者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读到的文章、学到的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后的阅读中得到验证和巩固,即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主题”。小学生在课后读的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花时间去检查作业、交流讨论,方能落实。从后者来说,教师可以对课本选文进行适当扩充,收集类似文章要求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甚至重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之所以课内和主题,在阅读这个概念上是相通的;课内主题不同文本相互呼应,本质上体现了比较文学的学科思路和学术方法。误外阅读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读了不考”“读考分离”的现状以及随之产生的“(主题)阅读无用”观点。这些问题启发我们思考课内语文(课本教材和课堂教学)、主题阅读与考试的关系。课内和主题的文本全是语文教育的“材料”,并无实质区别,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共同指向“语文能力”,而考试则检验语文能力。

三、结语

主题阅读自身的内涵及其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一套系统的目标框架作为导向。主题阅读意义重大而现状堪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面对主题阅读的难题,理性反思,合理引导,做出改变。指导小学主题阅读,重在策略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许丽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5).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