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让高中语文课堂更给力

2019-10-21 09:55王龙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命力朗读高中语文

王龙彪

【摘要】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識面的拓展及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朗读对策,以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朗读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048-0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高中生自觉的朗读能力和良好的朗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朗读能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味课文里的思想感情。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作者在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决定着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充分体现出豪放之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应尽量表现出那种老年无依、失落孤寂之情。圣陶先生曾说过:“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如果光靠老师讲解,就会觉得文章很晦涩,而听录音、有感情地去读,就会深切体味到作者深沉的悲愤之情。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由表达一定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语言文字写成的,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技巧的朗读课文,就能达到对课文思想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体会。正如:“朱熹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2.朗读可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反复朗读可使学生逐渐认识遣词造句、用语成文的规律,逐渐把书面语沟通起来,口诵目染,不断吸收,把书面语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朗读能发展思维,锻炼记忆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阅读活动,通过朗读,既可以发展语言,又可发展思维,增强记忆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4.朗读可陶冶情感,提高思想觉悟和欣赏能力。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课文都是集思想性、艺术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文章典范,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诵读中我们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那种“平淡而思致”。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有效途经

1.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是诗意的,联想的,激情的,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自身的朗读意识,怀有激情,创设朗读意境,投入课文的情景中,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才能感染学生,扩大课文的张力。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把自己当成了“徐志摩”,就要怀揣一种深沉的对母校的眷念,用真切的情智,带动学生一同去体味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作者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在讲解《将进酒》时,我就是李白,就要带着几份醉意,几许愁苦,入情入境,带动学生一起体验李白的百感交集、心潮激荡心境。

另外,教师要把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这些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渗透。注重朗读的评价,读评结合,带到学生深切领会课文所蕴含的内容。

2.课堂朗读要选择好角度。不同的文体,朗读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力求能在课堂朗读过程中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

诗歌和散文,重点在于解决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参与,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产生回忆,引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起共鸣。

文言文,重点在于根据字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在理解中读。比如,学习《过秦论》,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许多典型的实词,更要激发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语言气势、论证气势的兴趣。

戏剧、小说、寓言等,重点在于理解人物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要让他们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产生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课堂朗读要有一定难度。张志公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提出,“朗读应有基本要求,进一步要求,较高要求……较高要求是显示文章的风格神采。”难度应该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知识背景、思维水平)为检验标准,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短现有发展水平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要在课堂上使多数学生经过朗读能达到你提出的目标,如教学《伶官传序》,在分析第三段唐庄宗盛与衰两方面的情况时,就分出三步让学生读:一读,“本段中用了哪些动词写出盛与衰?”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二读,“这段是叙事还是议论?”学生大声朗读后,齐声说是“叙事”,因为一连串的动词都是叙事。教师示范再读,我读的语气学生一听,马上又齐声说:“议论”。三读:“什么原因使这两句话既像叙事又像议论?”学生反复朗读,发现原来作者是把庄宗的盛与衰的不同情况的叙述,分别置于一个带着强烈议论语气的感叹句之内,“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巧妙地把叙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了。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合理地、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更快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可见,紧紧抓住“朗读”这一手段,加强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 参  考  文  献 ]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教育实践与研究》.

[3]《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生命力朗读高中语文
直到世界尽头
绿野仙踪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如梦似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