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娟
【摘要】:《小學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要创设和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又让学生感到熟悉的学习情境,让其在观察、操作、交流、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之所以对情境教学进行反复说明,是因为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现代教学论观点指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全面清晰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主积极思考学习,把数学知识掌握到。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从生活中而来,并最终为生活服务【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到,同时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将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效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和实际相联系。”数学充满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提高。
以“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把1张5元、1张1元、1张5角、8张1角的纸币发给学生,让其到“超市”中购买学习用具,“超市”中的圆珠笔为1元5角,课外书10元6角,直尺1元2角,文具盒5元6角,圆规5元,然后问学生手中的钱够不够买相应的物品,若是够,应该怎样付款,不够的话还差多少?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若是要买两件物品,手中的钱可以买哪两件?最多可以买几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平时经常和家长一起买东西,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主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其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2】。
以“长方形面积”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下述问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深入研究:1)请观察,我们身边有哪些长方形的东西?2)还记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3)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最后让学生亲身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如此,借助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和求知,逐渐把思路理清,感悟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贯彻落实教学。
三、创设实践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只重视传达理论、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实践的应用,最终导致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密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借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和社会生活相适应以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观察现实社会,将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有效解决,促进其应用数学意识的增强,将数学和自然、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充分了解到,深刻理解数学,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
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让学生利用手中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借助拼摆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探索。一些学生剪,一些学生拼,相互讨论,不一会儿,各小组均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展开热烈的交流,各小组代表在台上讲,其他学生适时补充和提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把知识掌握到了,同时也充分了解到在解决相同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借助一己之力完成,必须利用团队的力量,加深对集体合作重要性的感受,学生不仅主动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把独特新颖的方法创造了出来,还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最佳化。
结语:总之,当前情境教学法在诸多学校得到了广泛运用,据教学实践正式,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运用知识,还能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体验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
【参考文献】:
【1】蓝日阳.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4):235.
【2】陈雪玲. 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学周刊, 2017(1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