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梅
摘 要: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2017版的音乐新课标指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德育是紧密相通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阐释音乐的美育功能,从课堂教学入手,分析词曲以及歌(乐)曲表达的情感,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通过音乐课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教学,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充分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一切德育因素,在歌唱、演奏、表演、创作等环节中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让德育在学生情感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功能;德育渗透;情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融入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德育素材,可以在音乐教学或者音乐活动中去利用这些素材,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爱集体,爱家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老师,感恩父母,帮助他人,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从歌唱入手,美化心灵
歌唱教学是最直接体验情感的,也是体现德育融入的重要阵地。一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音响色彩、和声、力度、歌词内容等无一不是情感的体现。比如在歌曲《歌唱祖国》教学中,从作者的分析中,感受当时创作的历史背景,建国第二年为国庆节而作,四二拍节奏,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展现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满怀信心。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加努力,接过前辈的旗帜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文明。二拍子强弱的节拍特点,强拍的体现,在歌声中让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充满朝气蓬勃的力量充分得到体现。
二、名曲欣赏,培养高尚的情操
音乐是一种有声的艺术,通过声音来传递作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道德情怀,一首优秀的乐曲,凝聚着人类优秀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感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响、色彩等方面去想象音乐画面,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的教学中,先出现相关挂图——国旗,再讲述国旗的组成,出示相关的视频《江姐》,红旗是无数个革命先驱用青春,甚至是鲜血染红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乐曲里面出现了国歌的音调,表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了一次教育,教育学生不要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立足于世界。
三、在音乐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融入德育工作
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让学生动起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的双边配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及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个别音乐底子差,胆子小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多关心帮助这部分学生,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地融入课堂活动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些学生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恒心,让他们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参与,我能行!
四、在音樂社团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音乐社团活动较多,一般是舞蹈队、合唱团等社团活动,在这些社团活动排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个性明显,自私不懂得体谅别人,有的太爱出风头,爱讽刺嘲笑别人等。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只有彼此配合默契,声部此起彼伏,才能达到完美的声音效果,这样既锻炼了自己,也融入了集体。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树立了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音乐表演创作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积极调动学生的二度创作,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其实我们在音乐课堂或者音乐表演创作中都少不了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仅仅改变了音乐和表演的外在形式,更是对作品的情感和再次升华。在学生对歌曲或乐曲的完全理解后,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一些小品、话剧,歌词的创编、舞蹈的表演等。例如,在《感恩的心》歌曲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学会歌唱和手语表演,在理解歌曲表达的音乐情感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小品,让学生通过二度创作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歌唱和手语表演,特别是小品的形式更能触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懂得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所有帮助自己和陪伴自己的人,学会回报社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六、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好的音乐老师不但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身正为范,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