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娜
摘 要:初中阶段是积累的阶段,培养学生学古诗词、懂古诗词、爱古诗词,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本文意在针对统编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的意象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探索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典诗词;统编语文教材;意象;教学
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委婉曲折,语言简洁凝练。诗人抒情往往要通过某些事物,寄托情感,言明志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这些“事”和“物”,就是客观存在的“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中的“情”和“志”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因此读者要领会诗人的情意,就要先领悟意象的涵义。
通过统计八年级教材古诗词意象得知:统编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总共收录古诗词30首,其中古诗占了绝大部分,共有23首;词有7首。在这些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秋风、落日、水(溪、河、江)、草、鸟、山等。尽管古诗词的创作者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比较遥远,但诗词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仍可以通过这些常见的意象毫无障碍地表达出来。
统编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词意象中有很多典型意象,这些典型的意象在古诗词的表情达意上有着独特的审美作用。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朗读为本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感染力、创造力的因素。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往往是琅琅上口,韵律工整的。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诵中,逐渐在脑海中重现古诗词的意象,在吟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不觉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和体验作品。
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古诗《春望》的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很难一下感受得到诗人的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然后采用个人读、小组竞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的情感。教师可以抓住“草木深”这一重要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目之所及尽是草木深深,一副破败之象,诗人心中凄苦之感油然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凄清破败的感觉。颔联可以指导学生边读边做出“花溅泪”“鸟惊心”的动作、表情,通过“表演式”的朗读,将诗人因国破家亡的忧伤、思念家人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视听刺激,效果百倍——加强视听刺激
“古诗词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执教者要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使用直观的工具和图像,通过教师对诗词进行语言描述,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意境中来。
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形象生动的画面往往更能刺激其理解记忆。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诸如表演、影片等直观化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再现古诗词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古诗词教学应通过直观的意象,增加學生对个中深意的理解和体验。尤其是基础未牢的学生,只有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意象,他们才能领会其中的感情。
三、动手动情,入情入性——再创作促理解
意象是作者根据外部世界的客观特征进行改造而得的景象。它的创作十分细腻逼真,由于文体特征的需要、表达文字的制约,它又是简约的、概括的。正因为其意象的简约和概括,给读者的想象和描写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再现意象。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描述脑海中的画面,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提高表达能力。
四、归纳积累,深入把握
八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已经学过的古诗词和课外的古诗词中去,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些常见的意象,特别是一些有多重含义的意象。
如,“水”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就具有丰富的含义。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等。这些“水”意象各有特色,或寄寓思乡之情,或抒发闲适之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些诗句中的“水”意象,体会其在不同诗境中的特殊含义,从而归纳整理出“水”意象的不同含义。
除了对比,还可以将古诗词的意象进行类比。如鸿雁与明月,“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情;“明月寄相思”则一直是相思情节的代表。不同的两个意象,却都能表达相思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表达相同主题的意象进行类比,从而全面把握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歌的灵魂”,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借助意象进入诗词意境,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风格,并且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意象教学的新方法,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中学生解读古诗词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继敏.浅谈小学古诗教学[J].才智,2008,(12):15-16.
[2]张文生.谈诗词意象教学[J].黑龙江教育,2001,(4):38 -40.
[3]陈树宝.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