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梦如 王宁宁
摘 要:自我伤害行为是指个人故意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本文通过真实的案例对这些特殊儿童的自我伤害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自我伤害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特殊儿童 自我伤害 行为 案例
案例一:本人所带班级大多都是自闭症儿童,比如许强强小朋友,她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紧张时就会咬自己的手指。就在一次课上,提问到许强强回答问题时,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一直咬自己的手指,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找她的父母谈谈。原来强强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把强强一个人放在家里,有保姆照顾,缺乏交流,强强的父母一回家就会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最开始,强强想上去拉开父母,但是爸爸不小心把强强拍到了一边,让强强不要说话。从此强强就变得沉默寡言,看到父母吵架,就会咬自己的手指,最重要的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1]
这种孩子是缺乏关心与爱护的,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过多,把自己关闭起来,通过咬手指来宣泄。父母的负强化严重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当孩子咬手指时家长才关注她,满足了她的愿望,她以咬手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就要求强强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或展现出负面情绪,让强强的父母一起来学校,慢慢地增近她们的感情,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强强开始不再依赖啃手指,有了很大的变化。
案例二:本人所带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马旺旺,在班里他是最爱哭闹的一个,会用手大力地打自己的头或是用手拍桌子、摔椅子,甚至流血了还不知道。由于旺旺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很少在一起,一直由奶奶照顾。旺旺两岁多时,说话还不清楚,家里也没重视,直到旺旺开始做出这些行为,时间长了,旺旺的表达能力逐渐变弱,不知怎么表达,从而以打自己、摔东西的方式表达。
这种孩子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由于身边说话的人少,以至于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我们就让旺旺的父母经常回家看旺旺,与之交流,以此来刺激旺旺的表达能力。在学校老师会经常找旺旺聊天,经常带旺旺玩一些动手的游戏,并给旺旺设置了一日的工作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旺旺慢慢有所改变。[2]
一、常见原因
1.自我伤害行为是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一些儿童可能生活在缺乏关注和爱的环境中,对他人的关心与爱护有着过度的需求,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很难适用恰当的方法,而做出自残行为。
2.自我伤害行为是为了舒缓身体的不舒服。一些儿童之所以会做出自我伤害行为与他们身体所存在的不舒服等特殊的生理状况有关。当他们出现头痛或者不适时,常常使用诸如敲头或按压身体疼痛部位来舒缓疼痛。[3]
3.自我伤害行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由案例一可知,家庭暴力是影响儿童自残的重要因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孩童时期受到惩罚或认为受到惩罚的人,成年后更有可能发展成自伤,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将他们的暴力行为倾向传给了下一代。施特劳斯形象地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4.孩子处于孤独状态缺乏关爱。由案例二可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活动,常由祖父母照顾,从而缺乏语言的刺激,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时自残作为一种心理刺激而发生,随着发生频率的增加,教师处理不当,孩子就特别渴望能得到他人的关注,会加速自伤行为的出现。当自伤行为发生时,他人不恰当的言行和治疗方法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该行为,使孤独的孩子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吸引他人注意,进而利用这种行为达到目的。
5.负面影响接触过度。过度的负面生活会导致儿童内心世界无法向人表白、心情不好。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历很多负面的事情,内心压抑,觉得这个世界并不那么美好、充满恐惧、让他们无望。所以自残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表达内心压力,使自己能够得到释放。
6.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对于各个方面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也相对增加。这些特殊儿童由于某方面的残疾,工作效率以及学习能力就会变慢,和正常的儿童一起学习时,明显就有一些吃力。当出门游玩时,由于和大家有明显不同,难免会受到大家异样的眼光,无形中伤害着这些儿童,激发他们的自我伤害行为。[4]
二、相对应措施
1.通过教学及时干预以达到消除自伤行为的目的。教育干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对危害危险的认识,使它们明白在不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对他们不利,从而改变这种不良的行为。通过伤害自己来要求别人做某事时,不能满足他。常见的处理措施有:厌恶性刺激,如在手上抹点辣椒油,让他们有不舒服的感觉;通过大量的活动锻炼来发泄他们多余的精力,避免发泄在自己身上等等。
2.加强安全教育与训练儿童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長相结合,可采用游戏法、讲故事法、看图片法等等方式,将预防意外伤害及自我伤害的坏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在日常训练中,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险性,及时躲避,从而减少意外伤害。具体措施如:让儿童学习生活常识,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加入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力。[5]
3.创设安全的、刺激性比较强的环境。由于特殊儿童具有好动、听不进去话、辨别能力弱等特点,在存在危险的地方可以张贴上明显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这一措施设可用于案例二。具体措施如:剪刀、水果刀、开水瓶等等危险性的物品应收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桌椅板凳等等坚硬的物体角角应该磨圆或者用泡沫包起来;在学校活动中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会表达,减少自我伤害的可能。
4.建设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一些儿童之所以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如:遇事不问清楚对错就打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等等,这些负面行为严重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与任务,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让孩子能够达到心灵的安慰,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成长。这一措施可适用于案例一。具体措施如: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吴丽慧.儿童自我伤害行为[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03).
[2]陈武朝.自杀行为的干预研究状况及防控建议[J].心理月刊,2018(10).
[3]姜莹.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1.
[4]郑晓坤.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1978-2016)[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7:5.
[5]付开菊.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D].东北:东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