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历史课堂的渗透

2019-10-21 09:26东懂
关键词:寒食节习俗传统节日

东懂

摘要:传统节日的习俗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传统节日教育重视不够,使得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契机正悄然流失。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可以挖掘教材资源,在拓展中了解;开展探究活动,在交流中感悟;深入现实生活,在实践中弘扬。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拓展交流实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节日的流行一方面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对“洋文化”的过度宣传与炒作,也使得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让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契机正悄然流失。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下面是笔者对传统节日文化在历史课堂的渗透所做的一些探索。

一、在拓展中了解

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和主要依托。教师要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充分挖掘蕴藏在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入手。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历史人物有关,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教材无法详尽叙述。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中的晋楚争霸。“晋文公在长年流亡后回国做了国君,励精图治,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的简略叙述忽视了其背后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正与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相关。晋文公重耳在流亡列国的途中,饥饿难耐且无食物充饥。大臣介子推割大腿肉供重耳充饥。重耳复国后,励精图治,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而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重耳为求介子推辅政,多次派人前往请其下山,最后竟焚山逼之。介子推和母亲一起抱树而死。重耳后悔不已,下令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以寄哀思。寒食节所蕴含的忠孝观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寒食节”的讲解,既能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更能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增强对节日文化的感知,进而提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當然,课堂教学中对节日由来的拓展讲解,一要做到“有利”。即要做到以课堂内容引出节日文化,以节日文化深化课堂内容。比如对“寒食节”的讲解,既能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又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耳成就霸业的缘由。二要做到“有度”。有关节日的由来、活动、传说等,内容纷繁,因此要紧扣历史教学,聚焦课堂重点,不能“跟着感觉走”。三要做到“有底”。教师要对整个历史教材中涉及节日文化的内容做到全面盘点,系统安排,放大亮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在交流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但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空洞的口号、空泛的说教,要让学生了解相关节日的由来与历史故事。例如,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国占领,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便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也就是端午节的由来。时至今日,每年端午节,各地都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端午节已不限于当年的楚国地区,它早已演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缅怀爱国诗人、温习爱国主义精神的民间传统节日。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及节日活动的文化内涵,笔者结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的内容,在课前布置以下交流任务:

(1)查找资料,解决以下问题: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什么时期?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为何要在端午节纪念他?有哪些形式?

(2)了解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谈谈自己对端午节内涵的感受。

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与分享,不仅了解了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更体会到屈原的爱国情怀与人格魅力。

由于此类交流任务主要是学生在课前完成,因此问题的设置要尽量做到“小”“清”“新”。“小”即综合考量教材的内容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环境等因素,从中选定最切合学科要求和教学重点的问题。“清”意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规范而明确的表述。“新”是力争使学生真正做到面对“新”问题,获取“新”感知,形成“新”感悟,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把握更全面,对节日文化的体会更深刻。

三、在实践中弘扬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重要和最热闹的节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中,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宋代人过春节的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固然可以从历史教材中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但若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会让学生对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更深的感悟。鉴于此,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寒假完成一份关于节日的调查报告,通过观察和参与,探究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寓意;通过询问长辈与乡邻,了解有哪些习俗已经淡化或消失。一个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了春节驱赶年兽的习俗:在大年三十一早,村民为了防止年兽来家里破坏,用纱布袋包裹好石灰,在庭院里或家门口打上很多白色的石灰印,传说年兽的脚印就是这样的。年兽在除夕晚上来的时候看见这样的图案就会认为这户人家已经来过,就不再进去搞破坏。这一习俗源于原始农耕社会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日益理性与科学,现在村里已经很少有人家还会这样做了,这一习俗正在慢慢消失。另一个学生在寒假期间完成了一份关于元宵节习俗的调查报告:在江苏南通的通东地区过元宵节,除了有大家所熟知的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习俗之外,村里的长辈在元宵节还会准备用稻草捆扎好的火把,到晚上点燃后让孩子们举着,在自家田间玩乐、追逐。它与西南地区的火把节是现在国内仅存的两项火崇拜的古老活动,反映了人类在农业文明时期对火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尊重。

如今,有些传统节日习俗已经消失,但其中所蕴含的除恶扬善、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美好祝愿却一代代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要为实现这些美好愿望而努力。这才是历史课的价值所在。不仅是告诉学生历史上发生了些什么,历史上是怎么样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面对厚重的历史,还需要做些什么。当然,此类较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活动前要做好指导,在活动中要做好沟通,在活动后要做好总结,特别要注意在学生充分交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去芜存菁、补偏救弊,最终形成共识。

总之,历史课程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传统节日文化又反哺于历史课程,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互相补益,才会让历史课堂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真正落地。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课堂学程生态化建设研究”(编号:E—c/2016/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海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门县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海门日报社.发现海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寒食节习俗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寒食节题墨竹图
传统节日礼
寒食节去哪了?
4月3日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