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生志 朱玉侠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热湿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脑病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经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疗法,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腰椎功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推拿;中药湿热敷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5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骨伤科常见病,表现为腰痛与坐骨神经放射痛,久站久坐后可加重疼痛症状。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保守疗法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我国中医对慢性骨科疾病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为此,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针灸推拿与中药湿热敷的治疗效果,效果满意,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脑病科收治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伴有精神障碍、严重脏器疾病、血液疾病患者[1]。男42例,女30例;年龄年龄26~79岁,平均为(51.3±4.5)岁;病程2~19个月,平均为(6.5±1.2)个月;L4~L5腰椎突出27例,L5~S1椎间盘突出31例,两个椎间盘同时病变14例。把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分析基线资料,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1)推拿:患者取俯卧位,对腰部、下肢处通过点、揉、推、弹、拿等手法进行按摩。术者在助手配合下牵引患者下肢,左右晃动摇摆,轻手法放松腰椎关节与局部肌肉。通过腰部斜板法或旋转复位法松解粘连。
(2)针灸:穴位取腰夹脊、命门、秩边、委中、环跳、阳陵泉、昆仑、足三里等。让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消毒穴位皮肤,选择1.5寸长的30号毫针刺入。待进针后将1.5cm艾柱固定于针柄处,点燃下端,并用硬板纸垫在下面防止烫伤。一般每穴可温针灸2~3壮,耗时0.5h。
上述疗法1次/d,1个疗程为10d,两个疗程间需暂停3d,共治疗4个疗程。
1.2.2实验组
在推拿针灸后用中药湿热敷,药方为桑枝、干姜、红花、桂枝、木瓜、秦艽各30g,鸡血藤、伸筋草、威灵仙各40g,路路通、川芎、千年健各60g。将药物打成粉后装入药包,加热后热敷于患处即可,1h/次,1次/d,1个疗程为10d持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通过治疗总有效率与VAS评分评价疗效。VAS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小说明疼痛程度越轻。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出疗效评定:(1)痊愈:症状与体征全无,直腿抬高试验结果超出70°,具备日常生活能力;(2)显效: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显示在50°~70°左右,有基本生活能力;(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显示弱阳性,需在他人协助下开展日常活动。(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为阳性[2]。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对比,并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当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4个疗程后观察组仅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6.1%,由于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VAS评分,对照组为(5.9±0.3)分,实验组为(5.9±0.5)分,(P>0.05),差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治疗后VAS评分,对照组为(2.8±1.3)分,实验组为(1.7±0.8)分,(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内外力学结构失衡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当髓核出现退行性变化后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突出,进而使附近脊神经造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腰腿疼等一系列症状。治疗原则以消除神经根水肿、粘连、充血等无菌性炎症为主,若要彻底治愈此病,则必须让突出物回纳或改变其与脊神经根的位置。牵引是临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成为骨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传统医学对这些慢性骨科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将此病归为“腰痛”、“痹证”等范畴,认为发病机理主要是风寒湿、瘀痹阻经络,导致气血受阻、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使得筋脉失养而发病[3]。为此,治疗时强调祛风除湿、益气活血、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本文所用温针灸是把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针灸疗法。当针刺得气后把艾柱放在针柄处点燃,通过针体将艾火的热力导入肌肤深层,起到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活血、温补脾肾的作用。针刺可以疏通经络,并能调节阴阳,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温针灸与推拿配合应用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并能营养神经根,进而抑制炎性因子渗出,改善神经疼痛与肌肉紧张状态[4]。另外配合湿热敷中药治疗,其中,桑枝与威灵仙有祛风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伸筋草与路路通有祛风散寒、消肿除湿的效果;鸡血藤与红花、千年健有活血通络、暖腰膝、健筋骨的作用。诸药配伍可起到温经通络、疏风散寒、行痹止痛的作用。将药包热敷在患处,刺激皮肤,让药力直达病所,从而获得理想的疗效。
本文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运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与中药湿热敷疗法效果显著,简单易行、安全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晓华.手法推拿按摩联合中药湿热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13.
[2]杨宏伟.推拿正骨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7.
[3]王黎明,贾红玲,张永臣.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4(3):331-332.
[4]罗伟渊,黄育聪,彭莉,等.温阳通络针灸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8,16(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