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学徒制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学校、企业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赋予了受教育主体“学生+员工”双重身份,教学模式、教育身份、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管理,特別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1.前言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时指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初,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鼓励高职院校进一步将现代学徒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要求各地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为此,各高校采用各种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有了较长时间脱离学校的直接教育管理。在这部分群体中,学生党员(含学生预备单党员)开始进入了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学习,由于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岗位不一,实习时间不一致,涉及单位又多又广。导致形成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空白期”。
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长期的顶岗实习,还是工学交替,在校学生仍然是他们的主体身份。其组织关系仍旧属于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加大学生党员在企业实习期的教育管理,既是组织关心帮助党员,履行支部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发展党员,履行入党转正手续的重要程序,更是关心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正确科学,关爱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变化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或者管理中,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特征的技能传授方式。师傅既是学生的技能教导的负责人,又是对学徒开展职业操守、个人品行和信仰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合作,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搭建的合作平台,构建起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开展知识传导、技能训练、品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暨强调工作和学习的结合,学校课程教育与企业技术培训的结合;有试图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实现了人才品性教育、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精神的培育的统一。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实施,让高职院校学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还有教育主体、教育场所的变化。
(一)受教育身份变化导致思想波动变化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学生仅仅具有单纯的学生身份,现代学徒制赋予了受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因此既要学习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服从企业的员工职责与工作规程。双重身份角色让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出现了“二元”的切换,在由“学校人” 向“社会人”过渡转型的关键期,受教育身份的切换、变化、和挫折都容易使他们产生思想波动。个别学生党员表现滑坡,主动承担的担当意识和积极上进的自觉性有所下降,甚至转型过程中因为观念认识的偏差,反而发布散播消极言论,极大损害了实习和顶岗学生的形象。
(二)教育主体导致认知混淆
现代学徒制强调“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要求落实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重要任务,实施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这就不可避免的是让学生既要听取学校老师的知识传导教育,又要听从企业师傅的指导训练。由于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本质上的差异,以及双主体教育特点、风格的差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认识混淆或者偏差。
(三)教育场域变化导致行为变化
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指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要明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的职责。在具体实践中,学生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甚至是顶岗实习等形式从学校到企业,在从企业回到学校。纯粹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向多元企业文化的教育环境的变化,甚至部分企业实行倒班制的学习培训环境,这或多或少引发了学生的过渡性不适。同时由于管理制度和育人模式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行为上出现过度社会化的状态。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挑战
(一)实习周期长,地点分散不利于教育管理
目前,职业院校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开展学徒制培养,多数学校采用2+1或者是2.5+0.5的顶岗实习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刚刚通过考察,成为预备党员。这部分同学可能存在对党章和党的理论知识掌握都还比较薄弱,信仰还不够鉴定的情况下进入企业实习。由于脱离了学校文化的熏陶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党的热情仅仅停留在入党的冲动上面,缺乏坚定的信念和信仰教育,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周围形势左右,进而导致组织观念和对党的理想信念弱化,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有可能会将自己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二)实习单位条件限制不便于开展教育
据国内权威的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有80%的学生是在民营企业进行企业培养,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限制,多数学生又被分散到了规模不一,管理不均衡的企业中。此外,这部分企业仅有20%的建立了党组织。作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并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上。
高职院校的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合作,其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此,双方导师会重点关注学生业务实操能力培训,对学生党员身份并不关注,更不会有针对性地拟定技能外的综合考核指标。部分培训单位技能训练任务紧,生产任务重,更谈不上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保障。
从培养成效反馈来讲,企业对学生表现反馈通常是以实习鉴定表等形式予以呈现,反馈渠道较为单一;内容上突出关注技能学习状况,综合表现情况评价内容宽泛、笼统,反馈信息的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强。学院指导教师在与培训企业教师交换意见时,多数企业老师更倾向于从个人技能、业务知识储备、学员个人纪律性等方面做出评价,极少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意识等内容。
(三)传统学校组织管理弱化学生党员教育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将现代学徒制视为学生技能训练和提升的重要手段,认为学生在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教育监管下,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或者是长时期在企业顶岗,受到双重教育主体的监管,不会出现思想政治问题。因而不会将学生党员纳入到教育引导的范畴。
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通常由身兼数职的辅导员或团总支部书记负责。他们要既要承担学生的实习稳定监管,又要落实统计上报各类数据信息,甚至还要完成自己的兼职教学任务。日常工作的繁杂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更不用说他们由于本人的年轻,对党务工作经验的缺乏等局限,不能及时地对在企业学习的同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座谈,给予学生党员最新的有关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和宣传。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1.鼓励学生自学自修,自觉接受教育监督
加强工学结合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从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时就开始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教育,首先,利用充裕的在校时间,为学生党员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在离开学校或者启动周期性的项目制学徒制交替培养之前,基层党支部要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教育、政策教育、信仰教育前置,尤其是在校期间进行强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党员标准的自觉认识。其次是要加大学生的党章的学习和自我学习,通过培训与教育,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构建起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党员要求。通过在校期间学习会、座谈会等形式,严明入党积极分子的自学纪律要求,逐步适应从学生党员到社会党员身份的转变。第三,要求学生党员主动向企业表明预备党员身份。面向接纳学生较多的实习单位统一寄发公开函告信,以院系党支部的名义要求企业组织、实习班组了解学生党员名单,知晓学生党员身份,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监督。对接纳实习学生较少的企业,则由学生自行将含有党员学习要求、党员实习自律约定的告知函亲自领取,并转交企业、实习班组的负责人,明确提醒企业方人员对此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和教育,以此增强学生党员的外部自律。
2.强化联动,组建流动学习党支部
《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 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不允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由于实习企业的分散,建立流动学习党支部就非常有必要。
组建临时党支部,可将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或者临近的几个区域的学生党员集中起来,由基层党支部指派专门的党员教师进行专项指导,帮助他们拟制学期性的学习计划,策划党员主题服务活动,开展各种规范的组织生活交流,甚至給与一定的经费保障。在建立了流动学习党小组或支部的基础上,加强与实习企业对接联动,联合实习企业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开展考察教育和管理。既实现了对学生党员自我管理的培养,又增强牵头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地延伸党建工作的阵地,使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不出现断层,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深挖合作,搭建校企党建教育平台
对有条件,建立了党支部的培训企业,学院党支部要主动与企业联系,搭建校企党建深度合作的平台。校企双方可以在均关注学生技能学习培训的技术时,将学生党员的行为表现纳入到校企合作的教育考核体系中去,通过党建、 技能、 育人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建立健全对顶岗实习党员“校企联合考察”制度。针对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学校甚至可以采用“委托式教育”的培养方式,由企业确立专门的培养人,院系党支部确立专人进行联系,定期通过电话回访或实地考察的形式对实习学生党员进行考察,以此作为实习党员的考核依据。校企双方应通过结对共建,优势互补,发挥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员工培训的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平台,共同促进和提升企业党组织的教育水平和实践管理能力,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持续的力量支撑和保障。
4.依托“互联网+”,开展网上组织教育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技术有效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场域问题,实现了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的延迟和空间上的无线连接。职业院校党建应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支部建设,利用信息网络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性,将学生党员、实习单位、党支部三个参与方紧密结合,使实时沟通、及时反馈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常态。这样既可降低获取实习期学生党员表现的信息成本,破除信息垄断,又可克服传统学生党支部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松散、组织生活不规律、教育考察不全面等问题,提高沟通效率。
党支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社交平台,推进网上党支部建设;通过打造党建网络平台,将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移植到网络空间,实习党员实习期的思想汇报与信息共享;利用微信互动交流群的形式,对学生党员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教育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党员在实践岗位锻炼的思想、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惑迷茫,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党员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良好对接。
5.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党建队伍工作能力
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队建设,建立和培养一支党性强、水平高、相对稳定的学生党建队伍,作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专门联系人和培养人。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联系人制度,保障每一名学生党员均有专人定期与他们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生活、学习、思想上的状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对他们给予进一步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善学生自我学习教育制度、组建流动党支部教育平台,健全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才能有效开展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建责任,培养学生党员正确科学的信仰,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玉成.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8第2期
[2] 胡思远.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困境及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
[3] 周春煦; 房世龙; 张智华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及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8.08
[4] 张志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困境与缓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18.02
[5] 来永宝.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9
[6] 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15.03
作者简介:许凯(1982-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