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省级传承人李远辉为个案,通过整理李远辉的口述文本,从他最初的学艺到如今的传承活动,运用口述史的方法记录李远辉与沱江船工号子的传承之路,让更多地人了解沱江船工号子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沱江船工号子;传承人;口述史
“沱江船工号子”是我国众多劳动号子的一种,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流传于四川沱江流域,承载着沱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和民风民俗等,是沱江流域人文自然的载体,是沱江船工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满足人的自然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沱江船工号子,于200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记录、李远辉口述的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从口述史角度记录李远辉成为沱江船工号子四川省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的心路历程。
李远辉,男,1946年生,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省级传承人,現为内江市东兴区文化馆退休干部。从4岁开始接触沱江船工号子,到15岁时进入原内江县文工团学习,后来先后在内江市歌舞团、东兴区文化馆工作,专门从事专业音乐创作、表演等工作,这为他后来创编和传承沱江船工号子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2009年,李远辉成为沱江船工号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多次采访过程中,70多岁的李远辉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并即兴演唱沱江船工号子,为我们展现沱江船工号子的音乐魅力和生存现状。
一、学习沱江船工号子
过去沱江船工号子的传承贯穿在船工们的劳动生活中,传承空间主要在船上和家庭,家庭的熏陶和家人的影响是传承人学艺的最初动因。传承人李远辉在学习沱江船工号子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意识学习和专业学习两个阶段。
(一)无意识学习
李远辉出生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0年仅4岁的他突遭家中变故,父亲去世,母亲难以抚养三个小孩,于是将他送到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外婆家,跟着三个舅舅一起居住。当时内江市的制糖业和水运很发达,不少人从事纤夫这一行业养家糊口,他的两个舅舅也在船上工作,并且三舅舅梁树清专门在船上负责喊号子,4到7岁的这三年他就和舅舅们一起在船上生活,让他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沱江船工号子,通过耳濡目染,慢慢培养起对沱江船工号子的兴趣,为他将后成为沱江船工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李远辉的学艺经历进行口述访谈发现,他对沱江船工号子最初的认识缘自三舅舅梁树清。这个时期的李远辉不知道沱江船工号子的内涵,也不知道号子歌词里面的意思,只是听舅舅唱多了也就喜欢上了。舅舅在船上喊号子工作时,李远辉无意识地模仿习得,很自然地就把沱江船工号子传承下来。
(二)专业学习
李远辉少年时就是当地小有十名气的文艺积极分子,音乐视听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老师教的每一首新歌,他跟唱几遍之后就能独立完整歌唱。1961年秋天,内江县文工团到郭北镇招收学员,李远辉报名参加考试,顺利被录取为县文工团的学员,从此踏上专业学习的道路。在这个专业文艺团体里,李远辉如饥似渴地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扬琴演奏艺术。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李远辉的扬琴演奏技巧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但他不满足现状,选择继续学习音乐创作。1977年,李远辉到四川音乐学院进修音乐创作,在这个专业音乐艺术的高等学府里,他刻苦地学习音乐创作的基础理论,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音乐创作理论和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从四川音乐学院学成归来,李远辉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为了让沱江船工号子这一民间音乐发扬光大,他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进行搜集整理和创作改编,几经修改,终于形成几个不同版本的沱江船工号子,并将它们搬上大型舞台表演,让几乎失声的沱江船工号子再次回到大众眼前。
二、传承沱江船工号子
儿时的记忆,一生的牵绊。沱江船工号子和李远辉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正是传承人的积极贡献,才让大家看到沱江船工号子新的活力和风采。作为传承人的李远辉可以说是相当称职,数十年如一日的宣传、创作和推广沱江船工号子,覆盖田野采风、舞台展演、创作改编、非遗申报等传承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田野采风
多年来,李远辉不断深入沱江沿岸搜集整理、传承推广沱江船工号子。早在1984年,他就和同事背起七八斤重的老式磁带录音机,根据儿时的记忆,挨家挨户寻找那些还能唱号子的老船工,不断整理搜集沱江船工号子曲谱。花了三年时间徒步顺河、白合、平坦、石子、杨家、郭北、苏家等多个乡镇,先后采访了10多位老船工,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62岁,并用录音机录制了数十首原生态“沱江船工号子”,这为他后来创作和表演奠定了扎实的田野基础。后来在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江卷时,为保留沱江船工号子的原生态,李远辉特意去邀请那些能唱的老船工,历经艰辛才找到7个能唱的老人,将他们邀请到内江县文化馆录唱了一天。李远辉激动的说:“全部是原生态的沱江船工号子,最多达四个声部,高音、中音、低音、最低音同时合唱,其高音激昂、中音浑厚、低音深沉、最低音震撼,加上双领唱、两个伴唱,震撼人心,安逸惨了!高手在民间啊!”很可惜的是,这些录音资料在后期因为种种原因遗失。幸运的是,李远辉凭借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田野调查记忆,回忆记谱了几首沱江船工号子的代表作,这也是现在我们能查到的唯一几首有谱的沱江船工号子。
(二)舞台展演
文工团工作以后,李远辉经常参加外出宣传展演活动,多次在舞台上演唱沱江船工号子,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2007年,李远辉首次将沱江船工号子搬上了内江市“春晚”舞台,这次是由他领唱表演,根据儿时记忆和搜集到的沱江船工号子乐谱,他创编的第一个舞台版本的沱江船工号子,此后这一版本在在内江市各种节庆活动中演出多达70余场;2011年,李远辉受邀在四川省“翰墨巴蜀文艺晚会”上表演沱江船工号子;2014年,李远辉领唱的沱江船工号子在内江市第五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开幕式上展演;2016年,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走进内江,李远辉领唱的沱江船工号子受邀作为演出节目,同年中秋节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农业频道的《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中播出;2016年4月28日,李远辉在内江市东兴区举办了“乡音、乡韵、乡情”原创本土音乐暨李远辉音乐作品专场演出,节目中表演多首沱江船工号子作品。李远辉一直不计报酬的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他说作为一个传承人,有责任传承家乡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用音乐教育人、鼓舞人。
(三)创作改编
李远辉在四十多年的音乐创作中,创作出了《板板桥的油炸粑》、《故乡情悠悠》、《内江蜜饯糖》、《龙舟情》、《我是甜城内江人》等百余首歌曲,作品大多属于民歌体裁,内容多描述家乡的美景美人。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他再次加工创作的三个版本的沱江船工号子,这也是目前可以查证的唯一三个舞台表演版本。第一个版本是传承人李远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摒弃老腔号子如泣如诉、凄凉婉转的音乐元素,而保留欢快明朗的音乐旋律,加入山歌、川剧、民谣等民歌元素,表演形式是一人独唱,众声唱和,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第二个版本是在沱江船工号子濒临失声的大环境下,为保护和传承这这项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远辉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艺术创新,在传统艺术中加入现代表演元素,加入舞蹈肢体语言,突出领号人的一领众合,最后用汽笛声结束,表现延续数百年的纤夫们创造的船工號子退出历史舞台,沱江船工号子进入全新艺术创作时代;第三个版本是通过传承人的再创作,在全是男性纤夫表演者的舞台上加入青春活力的女性元素,女子与男子一起伴舞伴唱,使沱江船工号子更具时代性、观赏性、趣味性、艺术性。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由他创作改编的《沱江船工号子》被编入四川省中小学音乐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并于2014年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音乐课本。
(四)当选传承人
四川省内江市为沱江船工号子的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重视选拔传承人。2007年,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沱江船工号子,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在自然传承的代表性传承人缺失的情况下,推荐因抢救、整理、创作、表演沱江船工号子积极贡献的李远辉为传承人,但是在四川省的申报评定中,他因不是自然或直接的传承人而落选。2008年,他仍然没有顺利当选。直到2018年底四川省出台对传承人界定的新规定,认定对收集、整理、编纂非遗项目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可以成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终于在2009年,李远辉成为了沱江船工号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根据老船工的推算,他应该是沱江船工号子的第七代传承人。虽然当选传承人的过程一波三折,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传承沱江船工号子的志向和热情,他表示会在传承的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三、担忧沱江船工号子
李远辉老师现已73岁高龄,在国家重视和非遗保护潮的热闹之后,李远辉不禁担忧,因为他不知把沱江船工号子传承工作的接力棒交给谁?主要是现代物流业的繁荣使沱江船工号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沱江河畔再也不需要船工的出现,沱江船工号子只能在舞台表演上寻找存在价值,其传承的生态文化背景已发生改变,原有的传承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出现培训班、进校园这些新兴传承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师带徒的一对一自然传承方式,但这些昙花一现的培训离培养一个传承人的要求相差甚远,因为没有经济价值的存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专心致志地学习沱江船工号子。李远辉一直在各大报纸和媒体公开呼吁,希望能够找到一个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条件是热爱传统艺术和嗓音好,他乐于将毕生所学的沱江船工号子技艺教给他,让他做“沱江船工号子”第八代传承人,继续传承事业。
[参考文献]
[1] 侯儒.生而担重任: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代表性传承人胡艺口述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10.
[2] 杨立文.论口述史学在历史学中的功用和地位.北大史学(第一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 刘德元.沱江船工号子及其保护与传承[J].巴蜀史志,2016,04.
[4] 清·彭泰士修、曾庆昌等纂《内江县志》.光绪三十一年本.
基金项目:2017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课题项目《口述史视野中的沱江船工号子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nyy2017027)
作者简介:邹雪姣(1986-),女,土家族,研究生学历,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