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教学“更开放”

2019-10-21 10:13周培蓓
关键词:导图笔者英语教学

周培蓓

摘要:英语教学的“更开放”,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基于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是全方位的打开。让学习素材“更开放”,需从生活中捕捉学习素材,并灵活运用;让学习合作“更开放”,需合作拓展话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习思维“更开放”,需设计生活化场景、利用思维导图、跟进批判性追问;让学习评价“更开放”,需让评价方式更丰富、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语言更鲜活。

关键词:开放学习素材思维方式及时评价

英語教学“更开放”,首先是指思维方式的转变,它指向教育的本质,意在唤醒学生自主习得和运用语言的潜质;其次是基于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学情出发,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需要,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个性化的表述与分享;再次是不受时间、空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跨越校园,超越书本,尽情融入生活实践。在“更开放”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吸纳和尊重多元文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及时反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汲取、运用知识,让个性得到充分释放。

一、让学习素材“更开放”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立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选取呼应学生生活的开放性素材,激发学生自发探索所学知识与个人生活之间联系的主动性。

(一)捕捉学习素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启发学生在这种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进行多元、深入的语言学习。基于此,每次讲授新课内容之前,笔者都会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捕捉生活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素材。

如学习与“颜色”相关的内容,在教学生习得red,yellow,blue,white,brown,black,purple,green,orange九种颜色的英文表达之后,笔者让他们自由地离开座位,在教室里寻找身边的颜色,并用“This is...”“Look! It is...”句型进行表达,将自己的发现尽可能多地表达出来。对于这项学习任务,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带着兴奋的眼神努力去寻找。交流时,一个男生指着自己的T恤说:“Look, this is red.”又指着同桌的裙子说:“Look, this is white.”还有学生走上前来拍拍桌子说:“Look, they are blue.”然后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指着黑板说:“Look, this is a blackboard. It is green. It is not black.”从他们踊跃的发言可以看出,同伴的作品,同学身上的服饰,教室里的装饰,校园里的板报、教具、植物、地毯、白墙、风扇等,都成为鲜活的学习素材。之后,笔者又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可以创造出哪些颜色”,启发他们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实验。对此,学生自由组建小组,自己决定和谁合作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有的小组选择了用超轻黏土“造颜色”,有的选择了用橡皮泥“搓颜色”。探究时,各小组成员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黏土、橡皮泥颜色,明确分工,如有人负责找出颜色,有人负责“合成”颜色,有人负责写报告;各小组成员有时会在不同的小组间穿梭,在“借工具”的过程中观察别的小组的进度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案……积极的参与,使得他们呈现了丰富的探究成果,如“Red and yellow makes orange.”“Red and blue makes green.”“Red and blue makes purple.”

(二)灵活运用素材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观照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与运用程度,引导他们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点,教学才更接地气。

如香港朗文一年级下册Chapter3 Wild animals有幅教学图片(如图1)的目标语言只有“I can see a monkey.” “I can see a monkey in the tree.”两句。笔者巧妙利用这幅图片,启发学生引申和挖掘更多与图片相关的丰富有趣的情节和细节(图2)。看图表达是小学生的强项,也是他们喜欢参与的学习活动。看着图中的香蕉,他们就会联想到歌曲yummy banana,想象到图中的monkey和girl在说话。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他们展开头脑风暴,描述一下monkey和girl的对话。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表达也就鲜活多元。在灵活的迁移运用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诸如“Hi, monkey. How are you?”“Hi, little girl. Whats your name? Would you like a banana?”的表达。

二、让学习合作“更开放”

英语教学中“更开放”的合作学习,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中相互影响、共同探索、相互激趣、包容吸纳,共同进步和成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注意话题的拓展和学习任务的布置。

(一)合作拓展话题

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开展更有实效的合作、交流与分享,产生更多有创意、有深度的话题。

如教学香港朗文一年级下册Chapter4 Pet animals这一话题时,笔者鼓励学生围绕“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pet animals?”展开自由讨论。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探讨范围很广,有的从描绘某种pet animal的外形、大小、颜色、外貌等角度进行思考,生成“I know elephants are grey. They are big. They have a long nose.”“I know pandas. Their eyes are big. They are black and white.”等结论;有的从pet animal所具备的特殊能力进行思考,生成“I know birds can fly.”“Frogs can catch insects and swim.”等结论;有的从pet animal带给人的感受层面进行思考,得出“I know tigers are strong and brave.” “Rabbits are cute.”“Fish are colorful and lovely.”“I want to swim like a fish”等结论。合作拓展话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他们的思路不断被打开,理解逐步丰富。

(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一节成功的课,学生既要能完成教师提供的“规定动作”,还要能发现并完成“自选动作”。这里所说的“自选动作”,是开放性、灵活性的学习任务,它更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自选动作”的生成与完成,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在学生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自选动作”,能够成就更具生命力的教学。

如学习了pen, pencil case, eraser, ruler, sharpener等与文具相关的英文表达,学生能够熟练运用“I have a/an...”“She has a/an...”等句型进行表述后,笔者组织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各自身边不同的文具设计新的句型,并大胆“改造”这些句型。小组交流中,各小组合理分工,积极探究,陆续呈现了“I have a red eraser.”“She has a blue and white ruler.”等立足基础的“微型改造”句型,紧接着,又产生了诸如“Look! I have an blue eraser. Its the head.” “Linda has an orange pencil box. Its the body.”“Jacks two white rulers are like two hands.” “Lily and Shera have two sharpeners. They are ears.”“What is this? Oh, it is a robot.”等立足情境的创意“大改造”小语篇。他们独立、新颖的改造设计,充分展示了学生开放、发散的思维。

三、让学习思维“更开放”

就当前的英语教学来看,其关注重点已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需要观照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与运用程度,强化他们思维结构与规则的构建。做到这一点,需观照三个方面。

(一)设计生活化场景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具备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更广泛的生活中进行应用。英语教材提供的场景有限且有的并不贴近生活,需要改进或重构。将语言呈现在真实、生活化的场景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仍以教学Wild animals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野生动物,笔者特意创设了走进动物园的生活化场景,在教室里渗透动物园的元素,如在窗户和墙面上张贴各种野生动物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野生动物的各种叫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近”各类野生动物。在此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陆续生发个性化表达,如“Look, the pandas are lovely. They are eating bamboo. Dont use your camera. Let it enjoy the food.”“Look, that elephant is watering the flowers. Its so clever.”等。此环节要注意,教师的情境创设要为学生的思维留白,为学生的生成留有充分想象、延展的余地,以让他们的思维指向更广阔的空间。

(二)利用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语言图式,为他们提供思维的模型和脚手架,能使他们的思维更理性。许多案例证明,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成段的英文,不如为他们构建思维的框架,让他们从容自若地、淡定自信地表达。学生进行演讲、复述课文、巩固知识点时,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圆圈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树型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图、桥型图等,帮助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

如教学《典范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3 Chips robot,在复述故事环节,笔者采用了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如图3)进行引导。通过关键词语的提示,学生便能轻松地复述故事,达到当堂理解性背诵的目标。又如在复习和巩固每一种wild animal的特点时,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如图4)和简要的英文提示,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出了每一种动物的特点。再如教学香港朗文三年级上册的Chapter 4 School fair Part C,在Whilereading教学环节,笔者采用了思维导图中的树型图(如图5),引导学生从三个故事的发生地中寻找人物的活动,并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建立图像思维意识,习得了借助思维工具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表达的策略。

(三)跟进批判性追问

有深度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而批判性追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它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支持或反对什么。

在美国,教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是从提问开始的,“who”“what”“where”“when”“why”“how”是他们时常问学生的问题。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师生谈论某个话题时也可以立足这六个问题展开追问,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如进行国庆假日反馈与分享时,笔者组织学生围绕“How did you spend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展开讨论,紧跟“When was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Who went with you?”“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 and why?”幾个追问,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多维度地交流与分享发生在国庆长假里的故事和感受,带动深度思维。

另外,我们的英语课前会有学生基于指定话题的自由演讲环节,每次由一名学生完成演讲。之后,笔者会组织他们围绕“Do you think its a good show? Why do you think so?”进行讨论。时间久了,学生不但会用“I think its a good show, because she/he speaks loudly(fluently/clearly/confidently…)”等基本评价模板对伙伴的演讲进行简要评价,还会从更全面的视角去追问:“How long have you been preparing for the show?”“Who made PPT? Did your dad help?”“Where are these ideas from?”等。在这样客观、理性的批判性追问中,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了相应提升。

四、让学习评价“更开放”

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更开放”的评价包括更丰富的评价方式、更多元的评价主体、更鲜活的评价语言等,能够给予学生自信表达的兴趣和愿望,给予他们持久的学习动力。

(一)评价方式更丰富

除了课堂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及时评价,笔者还采用了其他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充分发挥小贴花、证书、弹珠瓶、奖状、印章等小物品的功用,激励学生成长。我们的“弹珠瓶”评价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它是基于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向弹珠瓶里加弹珠的方式激励学生。如果小组合作中某个小组借助成员的努力快速填满了弹珠瓶,那么对这个小组还会有集体奖励。在英语课堂中不断实践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能使评价更科学,让教与学的联系更紧密。

(二)评价主体更多元

开放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的朋友,学生与学生是互学共学的伙伴。教师与学生应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实现共赢互惠,共同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评价主体打破了之前固有的“师对生”的评价模式,走进了“生生”间、“小组”间、“生评师”以及“自己评自己”的和谐生长空间,营造出了民主、自由和开放的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温度与质感。

(三)评价语言更鲜活

为了让“更开放”的评价真正激励每个学生,笔者还会鼓励学生运用如“super”“wonderful”“great”“good”“excellent”“fantastic”等丰富的评价语进行相互激励,以让充满活力的评价推进扎实的学习。

如在改编教材中的一首儿歌时,笔者让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一起练习展示,再相互评价。针对组员声情并茂的表现,大家用到了“Andys voice is so cute. He makes the verse(sound)great.”的評价语言;针对组员独特新颖的创意表现,大家用到了“Ada is creative. She asks us to clap hands (while performing).”的评价语言。在这样鲜活的评价中,学生取长补短,个个受益匪浅。

英语教学要从英语教育的本源出发,呼应学生真实的需要。“更开放”的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感受关心、获得鼓励、收获尊重,真正温暖自信地成长。我们愿意把自己想得到的英语教学变成看得见的教育风景。

参考文献:

[1] 〔澳〕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M].潘红,陈锵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靳玉乐,刘富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导图笔者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老师,别走……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