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继忠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以往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状态,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当成教学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积极地实践和研究更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提高;预设;生成;过程;生活
要想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一点也恰恰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做到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规划部署,重视课堂预设,而且还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将课堂预设和临时生成相统一,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促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不仅如此,还要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周围生活中选取教学材料等等,来促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激活,从而顺利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一、统抓课堂预设和生成
课堂预设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环节,通过深挖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中的精髓,找出教学难点,并把教材内容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通过精心设计方法和安排教学环节来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促使教师的主导性得以发挥最佳作用。而生成则更多的强调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路,随时捕捉学生的新思想,并及时抓住这些有效信息来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的数学课堂才处处充满着生命活力。只有将课堂预设和生成和谐的相统一,才能促使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统一,从而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及时抓住课堂生成来促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上课伊始,我在让学生求解习题中某一交点坐标时,第一个学生按照常规的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思路清晰并且答案正确。而第二个学生则提出了新的方法,也把自己从中发现的新知识提了出来,他通过简单的几组数据验证发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而这个知识点恰恰是要讲解的新课中的关键点。这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全班学生一起通过举例来验证新发现,从而促使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质疑和求证的活动轨迹。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呈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已经不再是简答的数学知识的传递,而更为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传递。直接吸收前辈总结下来的知识经验固然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则可以促使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加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并不断地生成和创新出新的思维。因此,初中數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呈现,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从而准确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我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并根据制作方法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自行总结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思考、自行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成立,促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得以加深了。
三、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认识较为浅薄,他们除了简单的计算,很难将数学知识准确地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遇到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也很难透过生活现象看到其中内在的本质,准确找到能够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究其原因是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学生不能够顺利举一反三。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将数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去选取学习材料,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和实用,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我就从生活中选取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来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如,游船的船票10人以内票价为80元,10-50人为60元;酸奶的保质期为21天,贮存条件为2℃~6℃;身高不满1.2米儿童免费,1.2米-1.5米儿童半价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以前没有关注到的数学信息全部被翻了出来,使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了。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全力以赴,精心设计和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来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雷丽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6(18).
[2]钟文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