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周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向着数字化发展。因此,只有设计并开发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才能满足当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基于“互联网+”建设继续教育资源体系,改革服务模式,有利推动继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实现继续教育的优质化、健康化、可持续化发展,能为学习者带来全面的学习体验与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教育;改革;服务
1继续教育特征及发展原因
1.1继续教育特征
继续教育是对继教学员进行知识补充、拓展、更新及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在互联网时代,提倡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越来越显现。
1.2继续教育发展的原因
1.2.1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各行各业提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要求,要求有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与之相适宜。人们为了适宜社会经济及职业的发展都积极的参与继续教育。
1.2.2“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内容和性质也随之更新,各行业的劳动者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职业知识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模式是实现这一更新途径的有效方法。
1.2.3终身学习的提倡
近年来,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深入传播,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和终身受教育。随着国家各种终身教育政策的颁布,新型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完善的继续教育模式。一次教育就终身受用的做法必被信息社会淘汰,大数据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
1.2.4继续教育的实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涌现了很多新型的社会职业,对职业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对处于理论前沿的专业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彻的任务。这就要求从当下新型的专业继续教育实践出发,建立符合时代专业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最新的专业继续教育实践对继续教育研究者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提高理论的创新性、实践指导性及前沿性的有效方式。
2“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打破僵化封闭的传统供给体系和单一的服务主体供给模式,对于构建新的教育生态,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建立多方联动、互联互通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就具体的服务主体来看,构成继续教育生产的并不仅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还有教育管理者,以及政府、企业、社区、第三部门、国际组织等。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服务主体,不仅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还应包括目前在教育公共服务战线中出现的产业、草根个体和联盟等新主体,而服务主体植根于一定的服务环境。从环境的视角看服务主体的服务模式和路径,可以有多种服务模式,如基于移动互联的服务模式、碎片化的服务模式,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服务以及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等;而从参与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进行分析,则有企业、产业联盟、政府、管理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等服务主体及其相应的服务模式。
3“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的服务路径
3.1多元化培训目标
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培训目标和学科专业培训目标存在的很大不同点就在于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满足社会性、职业性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目标,在相互合作、团队管理、非常规适应等方面的培训有的也必须达到一定目标。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培训平台要面对多元化的培训目标,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全方位介入。增强培训项目的体验性、合作性和竞争性,从更多方面满足培训要求。
3.2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资源体系
对于构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来说,对继续教育资源进行融合,构建共建、共享、共享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是其重要部分,因而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协作和配合。这就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各类学校、各个行业、各个组织以及各类学习者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资源体系强合力。在这方面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可以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以及实施规划,并且要在人力、物力、财务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学校之间还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推动我国继续教育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共同开发和建设具有共享性的继续教育资源和教学素质,并组建相应的网络课程。基于地方发展顶层设计的角度,建立各院校与企业、社区教育体系之间的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各个专业、高校以及教育体系之间的融合与改进,打破传统教育体系之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3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体系
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模式发生很大变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将成为主流,必须要构建一套支持泛在的、支持大规模的、开放融合的教育云平台。教育云平台要实现教学计划融合、管理模式融合、学习模式融合、學习过程与考核方式融合。平台要融合各类学习终端,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种学习终端的接入,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对各类平台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拥有良好的基础。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云平台建设,切实加大对教育云平台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力度,社会、企业、学校之间应当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具有社会性、大众化、便捷化的云平台,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互联网+”不仅具有开放性,而且对技术要求也较高,因而必须将构建超融合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纳入到继续教育改革当中,特别是要在融合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出,使网、云、端三者形成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比如微课程的应用,很多继续教育机构都进行了实质性的建设探索,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更是走在了技术与运用的前沿。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在这一网络资源平台上,汇集了大量的微视频课程,其中大部分为国家开放大学自主开发建设,也有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和其他继续教育机构建设和报送的优质微视频课程学习资源。“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架构精炼简洁,以突出微视频课程为最终目的,包含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等10个大类。设置精品微课程推荐功能和热门排行功能。在微课程播放页面有微课程详细的分类类型,内容简介以及视频资源来源。学习者可以轻松的对微课程进行评论、打分、收藏、纠错和转发。
3.4多元评价,促进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和创生
健全“互联网”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将目前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发展趋势作为依据,引入与更新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评价主体,通过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对课程资源建设、资源质量、学习效果的多维度评价,以全面提升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效果。
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在评价内容上多维化,如在学业成绩上对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开放题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程度,利用思维导图剖析学习者的思维结构等;在评价方式上多元化,对测试结果同步进行质性和量性评价,并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和深度思维的评估,从强调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活动向知识转化和创造能力的评估过渡,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3.5人文关怀,创建全方位的人性化教育服务模式
为了实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在网络与继续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推行“三全”服务模式。该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人文服务,创建以“全员參与、全程服务、全面监控”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在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学习者了解课程体系,明确学习目标,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设立专门的讨论区配有专业的优秀教师团队,能够远程为学习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探究课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推出特别的信息服务和电话回访,及时提醒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前告知考核时间等;整个学习过程中,如若遇到学习心理障碍,学习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迅速地协调与调整学习状态。为力求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还可以设立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信息反馈不断优化服务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为了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持续支持,一直注重通过新技术手段研发制作并传播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继续教育模式更加符合人们的学习需求,于是,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应力求不断地互联网技术,以建设海量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构建优秀的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学习,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增强,鲁士发.网络新视频技术及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01):39-45.
[2]李英,彭建军.移动互联技术助力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9,27(01):88-90.
[3]陈怡.“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