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怀
摘 要: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讨”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探索,全面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问题情境教学法为例,对在小学数学中运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有效的培养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引言
所谓的“问题意识”指的就是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心态。古人云:“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才是促进学生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学科素养等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全面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中最常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综合培养与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实验证明:一切发明和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前提,有了问题的存在,才能够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面调动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通过实践与创新对问题进行解决。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强烈愿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重中之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学生通过领会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及其相关联系,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看透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通过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时候,其创设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问题性原则。为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主题,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新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有效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其创设方向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原则,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三)探究性原则
利用问题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需要遵循其探究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数学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主动性原则
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重点在于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性,通过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转变成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重其主动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
三、通过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引导学生勇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勇于质疑是关键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问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因此,在利用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在其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自主观察和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活化的趣味教学情境,如“大家现在所居住的房子,有的面积是90平米,有的130平米,但是每间房子‘长得都不一样,它们的面积是怎么样计算的呢?”通过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完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初步培养。
(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光是让学生学习质疑是不够,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具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索,探寻其中的教学问题,并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通过质疑、分析、解疑的过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在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性教学情境,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机会,有效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木棍,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利用这些小木棍摆设三角形,为学生创设实践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知与了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有效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课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为此,在利用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创设开放性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再通过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尚文.善用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J].学周刊,2019(32):26.
[2]贾袁君.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32):70.
[3]戴国雄.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29):85.
[4]陈雨婷.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