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刚
摘要:课程标准是确定专业专门化培养目标的方向和目标,是学校制定教學大纲的根本,是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五年制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课程标准对本地区数控人才发展的制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剖析,提出破解这种制约和影响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程标准;双元制;工读交替;回归工程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在明确这二种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 “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行动领域进行分析,以数控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及数控加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操作工工作要求的理论基础知识为指导方针进行教学的。
此课程的课程标准,是针对“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制定的,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实施数控加工工艺职业应用能力;并担负着帮助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数控加工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数控加工工艺员、编程员等岗位迁移的重任;而课程标准的精确制定则关系着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的高低。
一、目前《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现状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在实际工作时对数控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再配合数控加工技术训练、技能训练与考级的实训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通过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数控加工操作工的工作岗位,并向更高层次的数控加工工艺员、编程员等岗位迁移。但从相关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工艺知识理论单一,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各企业的实际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专业课程一般是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和英语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学习了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基础、机械测绘与CAD综合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含材料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加工综合技术训练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动手能力后再学习的;课程的课时大约90个左右。而在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过程中出现已学习过的重复内容;这就造成学生心理上对本课程的学习轻视和课堂上厌烦学习的现象;既浪费了课程诸多的教学课时又辜负教师的幸勤劳动,还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重叠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传统的“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和“机床夹具基础”等部分理论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已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学习过,内容本身既枯澡又空间概念强,所占课时又较多,而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实训时,刀具是有实习教师直接配置给学生,不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和刃磨,所学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的印证。这就造成学生对这部分一知半解或在实际工作中不知如何应用。所以目前学校主要需解决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本地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并结合学校 “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选择相应教学教材、规划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尽量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合理分配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
二、目前学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修课程,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本地区人才需求制定和不时地调整课程标准;简单地说在培养目标中,重点提到的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设备检测和维护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在目前执行的课程标准中,有很大一块与实际工作应用没有联系;例如上述所说的“刀具几何角度“、“数控刀具材料”、“数控加工夹具概述”等理论知识,一来已学习过,二来在实际的数控加工实习中又用不到,再将它放在课程标准中去要求是与培养目标不吻合的,让学生没有学习新知识的新鲜感和迫切感;现在数控加工都是采用的硬质合金机夹可转位刀片,加工中出现磨损和损坏直接更换刀片,不需要手工刃磨;另外实训时所用夹具都是通用夹具(三爪自定心卡盘、平口钳等);因此课程标准中对刀具材料、刀具和夹具的内容选择要求要有所调整。我们只需要清楚什么工件材料用什么刀具材料加工,什么样的工件精度用什么样的刀具(刀片)精度加工即可;通常的数控加工常用那些通用夹具装夹的即可。在实际教学中,因强调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如何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革新、如何进行加工零件的质量工艺分析,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分析的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有些知识在学校没学过或了解的不深,可以再去自行钻研。因此,学校因根据国家和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制定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后,再结合数控加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操作工的工作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
三、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实训设备选择教材和编制教学辅助材料
教材的选择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基础,好的教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好的教材是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制定的课程标准来选择,并且应结合国家和本地区的人才要求,学校的实际教师队伍和教学设备等来选择。教材确定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相应章节进行增减和补充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和影像教学资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实一体化)方法对学生进行传授。例如,对于已学过的重复知识就可以从教材中删减掉,或简化教学;例如,数控加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操作工的工作要求所需的理论知识,需要掌握FANUC等数控系统的变量编程;但很多教材中都没有,就应该编制这部分的补充教学内容;特别是目前本地区各企业严重缺乏“四轴”和“五轴”加工中心(含数控车削加工中心)的操作工和程序编程员,学校就要根据企业需求做出专业调整或课程标准的调整;再结合学校条件,安排相应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深造和实践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设备预案计划购置申请;教材也应作相应调整,或进行相关辅助教材的自行编制。
四、后记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适合21世纪我国建设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外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美国的“回归工程”这三种模式;这三个发达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一致,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中心都是紧紧围绕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上;在人才的评价上,都设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引进社会化评价机制,保证人才的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市场就业竟争力。
五年制学制“数控技术”专业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也应建立在这种基础上,学校应结合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制定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合理的课程标准,并探索出理实一体化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才能使学校相应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就业市场渠道才会越来越通畅,学校的品牌才会越来越响亮。
参考文献:
[1]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2017级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