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

2019-10-21 09:57陈丽珠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适应

陈丽珠

摘  要: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排华就像一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作一次的疟疾,总是得不到根治。而在另一些国家,华人则与当地民族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长期相安无事。这是为什么?本人试图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关键词:东南亚华人;文化适应;华人文化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单独存在,都必须与其他文化发生联系和交往,而联系和交往就会产生文化适应的问题。因此,文化适应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例如,中国的移民把中华文化带到东南亚之后,与当地文化相互接触和碰撞,便产生了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中华文化要适应东南亚本地文化,而东南亚本地文化也要适应中华文化。“文化适应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会失去原来的一些特质,获得一些新的文化特质。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学习和扬弃的过程,也是产生新文化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

如上文所述,文化适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两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时,双方各自的调适和反应。如果双方都不愿意作出改变,都对对方的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这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近代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常常出现排华现象,如印尼。而另一些东南亚国家则对华人比较友好,甚至出现相当程度的融合,如现在的泰国和菲律宾。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均可以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得到解释。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迪韦尔说,“一切文化都趋向于共同同意,也就是说,集体的所有成员都接受角色行为模式的标准和价值。所有文化都承认一定程度的偏离和允许最低限度的改变,但程度和限度相差很大。我们可以把那些不能容忍偏离和改变的文化称作一元性文化,其他文化为多元性文化。”

东南亚有华人华侨2000多万,其中印尼有700余万,大约占印尼总人口的3.9%。广大华人华侨在印尼独立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始终没有获得公正的社会地位,排华事件此起彼伏。对华人采取排斥态度的印尼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一元性文化。它对华人的一切均采取排斥的态度,华人被迫作出彻底的改变,甚至连华人的名字也必须放弃。印尼政府所推行的强迫同化政策,实际上就是一元性文化适应。一元文化适应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政府垄断文化适应的所有手段,强迫另一种文化彻底改变和放弃自己的特征,以适应印尼文化。这种一元性文化适应往往产生许多消极后果。印尼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一直不甚融洽,甚至不断出现大规模的排华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这种一元性文化适应。

为什么印尼文化对华人文化采取如此强烈的排斥和拒绝?也就是说,印尼文化的一元性特点是怎样产生的呢?

1.宗教的因素。印尼是一个伊斯兰社会,与其他宗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容忍程度和限度是比较有限的。伊斯兰教义的核心,是只能信仰安拉,“除安拉外,别无神灵”。

2.政治制度的因素。上文曾经提到过的法国社会学者莫里斯1迪韦尔热认为,专制制度下的文化都是一元性文化,都是推行一元性文化适应。苏哈托政权下的长期个人专制,更是加剧了印尼文化的封闭性,而后者又助长了前者,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

3.印尼华人方面的因素。印尼华人人口较少,在庞大的印尼本地人口中占绝对的少数,从而使印尼政府推行其一元性文化适应政策面临较小的阻力;加上印尼华人一盘散沙,不愿意作有理有力的抗争,而是一味被动地去适应东道国文化。

对华人采取宽容和容忍态度的泰国和菲律宾文化是佛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这是一种多元性文化。两国政府对华人文化采取多元性文化适应的立场和政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同化政策。以泰国为例,泰国有华人630万,占总人口的13%,是主体民族泰族以外最大的少数民族.华人已完全融合于当地社会,泰国也因此被誉为对华人同化最为成功的国家。这大部分因归功于泰国政府采取的自然同化政策。在这种政策下,华人所面临的压力比较小,华人,尤其是战后出生的新生代华人较愿意选择本地化,而不愿意再像老一辈华人那样顽强地全面固守华人文化阵地。在多元性文化适应条件下,这两个国家的华人被同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少数民族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一直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巨大障碍。泰国华人对泰国主流社会的成功融入也与泰国的法律有关,这为其它民族国家族际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一是法律规范;二是以信任作基础的社会构建。法律表示强制,而法律规训之下的信任则为个体间交往、公民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泰国华人同化于泰国当地社会的程度是很高的,以至于现在已经很难分清谁是泰人,谁是华人了。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泰国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一个华人社会了,泰国华人已经彻底同化进当地社会。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泰国华人与当地人的同化程度在东南亚是最高的,但是,泰国仍然存在华人社会和华人文化。”

关于华人文化是否被同化的问题,本人认为,在东南亚华人被逐渐同化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华人融合于当地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人文化一定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传统的中华文化为基础,吸收当地文化、西方文化的豐富养料,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蜕变中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9,(3):67.

[2]岳蓉.法律规范与社会信任——华人族群融入泰国主流社会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

猜你喜欢
文化适应
基于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启示
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老挝留学生文化适应度调查研究
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
低龄留学要做好“文化适应”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
从工具的磨损看麻山苗族对文化所属环境的适应
创建高校自身特色 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时间观念差异与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