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平
摘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其对学生独立政治立场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高中政治;政治教学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政治认同”确定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并从认同对象的角度,对“政治认同”作了界定:“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认可和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下面结合《政治生活》教学谈谈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
一、增强道路自信,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六课,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框时,就可以很好地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感染力,来对学生进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等“政治认同”教育。
我在本框题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接着我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接着,我饱含深情地进行了“演讲”。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积贫积弱、危难深重的状况,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讲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史实。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使同学们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心中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深刻体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接着,我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过程。通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等,为大家提供可感、可思、可悟的真实素材,让同学们进一步领会并认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等观点。通过活生生的史实和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二、增强制度自信,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保障。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五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第六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以及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等内容时,我通过讲述这些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和优势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使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这些制度,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另外,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还可结合第一课“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第二课
“公民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三课“政府依法行政”,第六课“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等内容的学习,渗透
“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学习第七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可通过介绍我国民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认同教育。
总之,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政治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教材知识的内在价值,抓住“育人点”,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