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堂

2019-10-21 09:07吕助政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爱华学段一节课

吕助政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238-01

在当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实施者所不懈追求的。作为一名教学者,我在此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实施此理论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措施。

1.教学思想的产生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强调教育有其不同的背景。由此而产生了教育理念,并且此理念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地开花结果传播,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在自身的课堂中也在不断地践行着此理念,却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问题,也有一些心得,在此浅谈一点。

2.在低学段数学教学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及措施

2.1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未达到一定水平。

曾记得一节小学二年级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课,课上老师在多个地方创设了学生当小老师的角色,比如老师设计的“当小老师”这个环节,本来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渐渐的,我们发现学生在讲解算理时,是“哑巴吃黄连——有话说不出”,比如一位学生列出竖式后,本来下面的学生没有问题准备给这位“小老师”掌声的,但是老师可能觉得“小老师”没讲到位,硬是打断学生,让下面的学生问问题,学生们只能为了“问”而“问”,又问“为什么如此列?”而且有三四个学生如此问,这位小老师只能一遍一遍的重复,小老师渐渐迷茫了,下面的学生更糊涂了。当时,我看着学生的反应,渐渐地感觉到是为难了他们,学生们接下来,也渐渐地迷茫了,学习气氛也越来越低沉了。一节课为了让学生去提问“为什么”而问,再让学生讲解“为什么”,这样做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吗?在这节课上我没有看到,反而看到是学生越来越畏惧举手,越来越害怕展示自己。

我们都知道人与生俱来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相反语言的形成却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低学段中,对算理的讲解学生很难自己讲清楚,将“说”改为“做”对学生而言也许更加适合,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师应当切合自班学生的特点去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而不能一味为了将课上得新颖时尚,而盲目的跟风。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反应才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更不能让“为什么”成为学生的负担。

2.2教学对老师自身的要求比较高。

理想的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让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舞台,作为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去设计、创造出这样的课堂,有效地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课堂不仅靠學生的自主学习,也要靠老师在课堂中不时的“穿针引线”。当一个引线人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因此对引线人的自身要求也就比较高了。

曾听过如此一节课,是对王爱华老师《圆》这一节课的模仿课,王爱华老师上时轻松自如,学生学得不亦乐乎,王老师所展示的这种课堂氛围,是所有老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那节模仿课上我感觉到的只有沉重沉重再沉重,学生们虽然总结出来了直径的特点,却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这个特点,特别是后面部分学生明显开了一节课小差,老师自己上的也很不自如。

2.3比较少的课堂容量。

在教学中,我们立足于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为此而放慢了脚步,但是课堂中的学生是不同层次的,对于一些比较靠后的学生而言,这样可能更适宜接受,但对于一些比较靠前而又很有个性的学生而言呢?

我曾在自己的课堂上听到一位学生如此回应,当时我是请一位学生上黑板讲解一个知识点,我们班下面就有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看,旁边的同学就开始报告,整个课堂就显得凌乱。课后我与那位同学交心,他的回答是“这节课很简单,我都会,不信你考考我”。这时,我就想为了照顾后面的学生,我是否未能照顾到头脑比较灵活、成绩较靠前的学生呢?也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虽然随着时代的转换,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进步,我一直坚信,只有让所有学生听得自在,学得自由的课堂才是一节优秀的课堂。不管我们教育理念怎么多样,只有学生说好的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检验我们教师教学成果与否的唯一标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观点,如果有失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爱华学段一节课
野花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