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角度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2019-10-21 06:44易琴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喜福会文化融合文化差异

摘    要: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思维方式,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认知的不同。鉴于中西文化在背景、文化认知、思维方式上的异同,本文从隐喻角度通过一部典型的对比中西文化的著作来探讨中西文化两者之间的差异与交融。通过对《喜福会》中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及个人命运的刻画,讲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折射出中西不同的文化隐喻。本文对中外隐喻在建构上与表意上的重合之处,差异之处及空缺之处作出比较,并探讨其内在的原因,可以拓宽我们的发展思路,增进互相了解,也能够使我们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对研究我国文化发展与走向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喜福会;隐喻;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一、引 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和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文化现象,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它通常是将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映射于那些未知的、抽象的事务中,从而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比较分析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世界。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所著《喜福会》深入探讨了“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矛盾冲突,第二代华裔女性与其长辈之间的文化冲突,以及第二代移民对中华文明的疏离到对祖国文化的认同的心理演化过程,这种母女之间的冲突矛盾其实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隐喻认知的不同,使得这过程中有矛盾,有冲突,但是最终每位女儿都获得了强大的灵魂,最终与母亲的爱融合在一起。

二、隐喻

(一)隐喻的定义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和认知的现象。隐喻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次,隐喻反映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生态,物质,社会和宗教环境,文化的差异,从而成为这两个国家文化隐喻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跨文化视角下,考虑到不同民族的心理习惯、社会经验以及语言发展史,隐喻就是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投射,只要找到两事物间思维形式上的统一点这种投射便能形成。通过对隐喻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 隐喻在电影《喜福会》中的体现

隐喻在电影中有许多的体现之处,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发展历史使得中西文化的差异甚大。例如,中国人喜欢讲究含蓄,而西方人眼里并不能完全领会含蓄的意义。正如电影中的一对母女,女儿请自己的男朋友来家里吃饭,母亲端出最后一道菜时说道“这个菜味道偏淡,不会好吃”。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品尝之后大声叫好才是。可是女儿的美国男朋友哪里懂得这种隐喻的含义,便实话实说“加点酱油就好。”一句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不同隐喻,使得在场的宾客都觉得气氛尴尬,母亲更是气愤。

(三)从隐喻角度看母女之间的冲突表现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美文化在友谊观上的差异

古人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非常重视和珍惜友情,交一个朋友往往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认定对方是自己的朋友,而一旦成为朋友,彼此的友情将会持续非常长久,于是便有中国人说的“友谊万古长青”和“友谊地久天长”的说法。相比而言,美国人对于朋友的定义较为广泛,只要能说得上话的都叫做朋友,而且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朋友,但美国人的友情却易交难深交,想和他们成为交心的朋友并非易事。

《喜福会》这部小说很好地阐述了中国人眼里对友情重视的态度。小说的开头部分便讲到君美的母亲素媛去世之后,将对素媛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素媛女儿君美身上,让君美代替母亲坐在原来的老位置上再续她们珍贵的友情。在玩麻将的过程中,安美阿姨无意地对君美说的一句“你的牌艺有你的妈妈那么好吗?”不经意间流露出她们对已故朋友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明朋友在她们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当三位阿姨在打牌过程中用中文谈笑时,君美误以为是她们在用中文作弊,为此生气,但是三位阿姨却立即用坚定的语气反驳到说“我们是你的阿姨,我们怎么会骗你。”的确,母亲的三位朋友将君美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又怎么会欺骗她呢。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帮助素媛完成她生前未能达成的夙愿,三位好姐妹费尽心思找到了她生前一直在苦苦寻觅的两个孩子。本以为君美会因为阿姨们为达成母亲的夙愿做出的种种努力而感动,但谁也没想到君美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冷冷地说到“我又不是很了解她,她不过曾经是我的母亲。”阿姨们听到君美的话非常生气,为朋友素媛感到伤心,反驳她说到“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的母亲她待人诚恳,烧得一手好菜……”在阿姨们的心里,她们的姐妹素媛是一个天使一样的朋友,听到君美这样讽刺的话语感到深深地难过,她们不允许有人这样说她们的朋友。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非常看重她们的友谊之情,主动帮助朋友了却心愿,承担责任。但在美国长大的君美却无法理解这样的姐妹之情,朋友的患难真情。在美国人的眼里,朋友只是一样生活用品,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必要将他人的事情让自己担着,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应该互不干涉彼此,所谓的朋友真情一说,实在难以理解。中国人认为朋友是一种感情的依托,交朋友是一种信任与被信任的過程,可以互相吐露真情,在任何时候都能互帮互助。小说当中喜福会的四位母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三十多年以来,她们一直以打麻将的形式聚会,并不在乎麻将桌上输赢的多少,只为能聚在一起可以谈谈心,解解闷,交流彼此的感情。

中美文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孔子学派推崇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炎黄子孙信奉的为人处世之道,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究个人应该以“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行动标准,言谈举止应做到“温、良、恭、谦、让”,反对过于地表现自己,注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价值应该服从集体利益。西方国家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弘扬自我个性和创新精神,价值观多是以个人利益至上,群体利益位居第二。强调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自身的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影片中讲到当安美阿姨的女儿罗斯出嫁之后,她一直甘于奉献,默默地打理好家里的一切,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抛在脑后,奉献自己所能给予她丈夫的一切。在她的价值观里,她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将自己奉献给丈夫和家庭,作为一名妻子,责任主要在于维护好夫妻之间的感情,爱护和奉献家庭。然而,在美国丈夫的价值观里,截然相反。泰德并不满意妻子的所作所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人需要为了谁活着或者奉献牺牲什么,他看不到妻子为她做的一切牺牲,认为妻子应该更加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去追求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当个家庭主妇这么简单,在他的价值观世界里,任何一个妻子都不是丈夫或者家庭的从属物。小说中夫妻二人的矛盾直接反映出中美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家庭、群体利益高于一切,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奉献精神。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崇尚独立自主,个人利益高于集体。

三、从隐喻角度看母女之间的和解表现出的中西文化的融合

母爱是融合的契机

影片主要从母女的种种矛盾冲突中凸显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在母女关系的缓和处等细节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契机。虽然成长在美国的女儿们无法理解母亲对她们生活的各种安排,但是在她们心中“孝心”是母亲带给她们的最大财富,亲情也是女儿们永远无法忽视的事实。无论她们与母亲发生多少冲突,产生过何种的矛盾,她们心中对母亲的那份爱是时时存在的。吴精美在三十岁生日之际收到了母亲给她的钢琴,当她打开尘封二十多年的琴盖,又弹起那首熟悉的曲子时,突然领悟到那两首曲子是出自同一个主题,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与母亲的矛盾顿时化作过往云烟,因为精美弹奏的旋律发出的是中西文化的和谐共鸣之声。之后,在母亲离世之际,精美在悲痛之余,也开始明白母亲的那份用心良苦的爱意。她开始每天佩戴母亲送给她的曾经忽视、不屑一顾的玉佩,并深深理解了上面线条和花纹的含义及母亲对女儿的美好祝愿。精美最后理解了母亲送她玉坠的含义,也懂得了母亲对女儿种种含蓄但意义深远的爱。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化,被夹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女儿们开始正确的审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吴静美加入了喜福会,代替了母亲的位置,也带上了母亲送给她的玉佩,并积极地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许露丝接受了母亲的劝告,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婚姻;微弗莱跟母親去美发店美发,和母亲一起外出吃饭,还跟母亲促膝长谈。她们最终都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获得了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母女关系融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在母亲的淳淳教诲和耳濡目染中一点一点地深入女儿们的心,母亲们也随着女儿们一起开始逐渐接受美国文化,开始欣赏和赞赏西方文化的美。

四、母女关系的文化隐喻与如何看待中西文化

电影《喜福会》站在两种不同文化的角度上叙述了母女关系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让人们认识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作者用这种从家庭矛盾的经历放大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融之上的写作手法,最终的寓意告诉我们,一切的矛盾冲突和不同点都将会成为过去式,我们只有采取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才是最终的结果,我们也要相信中西文化相互交流、包容和融合的必然性,和谐之音也可以从家庭到文化再到民族和世界。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地的移民者也在随之增多。每个移民者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永远是自己本民族的血液,文化的根也扎根在自己国家的土壤之中。当他们面对异国文化的时候,该怎样不会忘记本民族的文化,又能欣然接受深处国家的文化呢?我们应本着一颗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求同存异的态度去看待两种不同的文化。,不抛弃本民族的文化,不摒弃异来文化,用一种宽容的心去看待两者的好与坏。中西文化的交流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和谐的文化之路是中西文化的最终归属。

结 语

小说《喜福会》站在文化差异的角度叙述了母女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但最后也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化解使得母女关系得到改善,重新找到了属于各自的幸福。我们知道,文化无国界,亦无好坏、强弱之分,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论文化间的冲突和矛盾多么激烈,最终还是会走向融合。文化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认知,才能避免文化冲突,实现跨文化的交际。面对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和我们日益强大的国家,我们只有本着相互尊重,包容和求同存异的态度,正确看待中西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冲突最终将成为过去式,文化的和谐之音才是世界各民族及国家的相处之本。

作者简介:

易琴(1993.6—),女,汉族,籍贯:湖南岳阳人,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喜福会文化融合文化差异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