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钦 虞杨 周晓东 李妍姗 张儒和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施甸烟区大田推广的烤烟新品种,在施甸仁和特色生态条件下,以烤烟K326为对照,对新引进的H1、H2、H3、H4、H5、H6、H7等7个烤烟品种(系)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在农艺性状和植物学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最高株高与最低株高相差近30cm,可采叶数在20.2~23.6片、节距在4.20~5.34cm。品种(系)H6的均匀性在田间较差,对黑胫病抗性较差,现蕾、成熟时期较其他品种(系)晚5d;品种(系)H1、H2、H7苗期生长势较强;各品种(系)大田生育期总体间无明显差异,品种(系)H1主要经济性状表现最优,其产值可达4291.31元/667m2,其次是H3、H4,品种(系)H6因病害导致表现最差,其产值只有2847.24元/667m2,各品種(系)间原烟质量差异不大,品种(系)H1、H3、H4、H7可在下次的试验中进一步验证是否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
关键词:烤烟;品系;品种;比较试验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优良的品种是烤烟生产上的基础,是获得优质烟叶的主要内在因素,品种对烟叶的风格特色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烤烟品种对烟叶品质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品种在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将品种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好品种的生产潜力[1]。同时,烟叶对环境极其敏感,生态气候条件会引起烟叶生长发育的变化 ,经试验表明,海拔高度对烟叶产量、品质和风味有明显
影响[2]。
目前,随着烤烟产量的提高,我国把烟草种植工作重心开始转向提高烟草质量这一方面[3]。研究人员在施甸县烟区自2005年以来引进并试验种植了国内国外的许多烤烟新品种,并进一步开展了在不同生态环境区下这些烤烟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从烤烟品种的植物性状、抗病虫能力、烘烤后的原烟外观质量表现、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这些烤烟新品种是否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多方面进行试验和研究,以筛选出更适合在施甸本地进行推广移栽的烤烟新品种,以保证施甸烟区的优质优产。张儒和等进行了8个烤烟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试验中云烟105的综合表现最好;戴永平等进行了6个烤烟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其中以云烟207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但在后期实际推广时,出现了试验效果与推广效果偏差较大的结果。此次试验在前人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品种(系)(品种(系)名称应相关要求保密),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找出适合引进施甸烟区的烤烟新
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7年在施甸县仁和镇热水塘村进行,其前茬作物为莴笋,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其pH值为7.53,为微碱性,土壤中有机质36.06g/kg,其中土壤速效氮172.60mg/kg、土壤速效磷14.60mg/kg、土壤速效钾157.10mg/kg、土壤氯离子10.22mg/kg。
1.2 试验材料
烤烟品种(系):H1、H2、H3、H4、H5、H6、H7、K326。肥料:无机复混肥(12∶15∶22)、过磷酸钙(P2O5≥16%)、氮钾肥(16∶0∶30)、硫酸钾(K2O≥50%)。
1.3 试验方法
以烤烟品种(系)为试验因素,设置8个参试品种(系),即H1、H2、H3、H4、H5、H6、H7、K326,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8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以K326为对照,以一段式小棚漂浮育苗方法进行育苗。大田施肥过程中,基肥施用无机复混肥(12∶15∶22)45kg/667m2、过磷酸钙(P2O5≥16%)25kg/667m2,追肥施用氮钾
肥(16∶0∶30)10kg/667m2、硫酸钾(K2O≥50%)15kg/667m2,大田总共施用纯氮7kg/667m2、纯磷10.75kg/667m2、纯钾20.4kg/667m2。栽培管理措施均严格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统一管理进行,注意常见病虫害防治,其中对于黑胫病用甲霜灵锰锌兑水灌根进行防治,对于烟青虫、蚜虫,花叶病、赤星病等分别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消、菌核净兑水喷雾进行防治。根据品种(系)特性和烟株长势情况,适时封顶,合理留叶,手工打顶除芽,100%使用抑芽剂进行化学抑芽。由于2019年阴雨天气较多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降雨导致化学抑芽剂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对于少部分烟株进行了二次抑芽处理。试验期间调查并记录不同品种(系)间生育期时间、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病害抗逆性。烟叶成熟后按小区分别进行采收,编杆标记进入烤房烘烤,烘烤后烟叶以小区为标准,按照烤烟国家标准定级进行分级称重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系)生育期对比
由表1可知,参试七品种(系)均于2月17日播种,于5月1日移栽大田,大田生育期均为136d,其中以品种(系)H2与品种(系)H5现蕾、脚叶成熟最早,于移栽后50d现蕾、76d以后脚叶成熟;以品种(系)H6现蕾、脚叶成熟最晚,于移栽后59d现蕾、86d以后脚叶成熟,可得出参试品种(系)之间其现蕾及脚叶成熟时期存在一定差距,在采烤烟叶时要注意根据品种(系)特性及成熟情况进行采烤,采摘适熟烟叶,不采欠熟叶,及时采摘脚叶,优化烟叶结构,提升上等烟比例。2.2 植物学性状对比
由表2可知,旺长期各个品种(系)株型均为塔形,其叶色均为绿色,茎叶角度和主脉粗细均为中,成熟特性皆为分层成熟。从生长形状来看,各品种(系)间并无明显区别,各品种(系)的生长状况良好,但其中品种(系)H6田间整齐度相对较差,其较差的田间整齐度不利于烟株脚片的生长,也不利于烟农对烟叶的采收;种(系)H1、H2、H3的苗期生长势较强,其苗期成活率较高,宜推广种植;其余参试品种(系)相较品种(系)H1、H2、H3的苗期生长势较弱,苗期要注意其生长状况,及时间苗、补苗,保证苗期的正常生长及移栽的正常进行。
2.3 品种(系)间病指情况对比
由表3可知,此次试验调查了4种烟草常见病害,其中品种(系)H6的黑胫病病害情况最为明显,对黑胫病抗性为中抗,其余品种(系)均为抗病,但其赤星病以及气候性斑点病发病情况相较于其他品种(系)并不明显,若要推广种植,需要加强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而品种(系)H5的四种常见病害发病情况相对于其他品种(系)发病率较高,品种(系)H5的黑胫病、赤星病、气候性斑點病与对照K326相比皆成显著差异,不利于在当地进行大田推广。
3 讨论
施甸县仁和镇的1—9月平均降水量为92.5mm,7月份降水量最多为234.5mm,平均月总日照时数为167.9h,移栽后大田期间阴雨天气较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日照时数减少,形成了阴雨寡日照气候,不利于烟叶的干物质积累,叶片偏薄,对烟叶产量产值造成了一定影响。试验发现,参试品种(系)中H6、H7相对其他参试品种(系)植物学性状较为良好,但H6的黑胫病抗性较差。在经济性状中以前期长势较差的品种(系)H1产值和产量较高,更适应当地常规施肥量。品种(系)H2、H3次适宜当地生长环境,可以在当地进一步进行验证。品种(系)H5的生长性状、抗病能力、经济产量皆不理想,并不适宜当地生长环境,再进行下次试验时可以将其淘汰。品种(系)H6因为病虫害影响导致其经济性状较低,对照品种(系)K326位于参试品种(系)中等水平。参试品种(系)的原烟外观质量并无太大差别。张儒和[4]、戴永平[5]等试验得出在施甸烟区的试验品种(系)以云烟105、云烟207综合评价较高,而在试验中以品种(系)H1综合评价较高。
试验为改善烤烟品种结构单一性、提高烟农收入、增加当地效益、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在进一步推广品种时应根据本次及前人试验数据,结合当地具体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品种,达到烤烟品种多样化,改变烤烟品种结构。此次试验所得数据表明,品种(系)H1、H3、H4、H7可以进行进一步验证。此次试验加强了对大田环境的管理,以保证获得确实、可靠的数据,为后期大田推广提供有力的依据。试验以K326为对照,选取了7个烤烟新品种(系),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实际大田环境中进行试验,得到其农艺和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及经济性状,从而得到试验品种(系)在当地的适应情况,根据结果为施甸烟区选择适宜推广的烤烟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改善烤烟品种单一性问题,提高烟叶产值、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试验并没有对肥料进行梯度研究,可以增设肥料梯度,探究在不同肥料梯度下不同品种(系)烤烟的生长状况,找出适合在当地推广的烤烟新品种。
参考文献:
[ 1 ] 李淑娥,刘开平,杨居健.6个烤烟品种在安康烟区的综合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9):10114-10118,10120.
[ 2 ] 常寿荣,罗华元,王玉,等.云南烤烟种植海拔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30):37-40.
[ 3 ] 徐明康,王松峰,俞世康,等.植烟海拔对烤烟红花大金元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6):43-46,52.
[ 4 ] 张儒和,李映相,李发平,等.8个烤烟新品种在施甸烟区的适应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20):19-21.
[ 5 ] 戴永平,段迎建,吴宗海,等.烤烟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2):57-58.
(收稿日期: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