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10-21 07:42李艳妮
锦绣·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初中语文

李艳妮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关于语文教学也提出新的不同的要求,区别于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和重视记忆忽略思考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对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核心素养都着重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不仅是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1.1增强学生选择阅读方法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面对教材中形式各异的作品,需要采用适当的读书法才不会浪费经典作品的阅读价值。如在讲《春》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表述理由。有的学生回答“我喜欢‘小草偷偷地……这句话,因为本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草的可爱。”这样的回答似乎是经过了学生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但是仔细琢磨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喜欢这个句子的原因,是因为它运用了修辞手法,而不是因为内容。这其实是套用了教师分析语段的模式,学生的阅读思维处于复制状态,没有真实地感受到课文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如果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将不利于阅读个性的发展。文学新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不一,不能仅凭一种方法去解读所有,更不能依靠教师去吸收二次阅读。学生拥有独立阅读能力,意味着能够独立去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鉴赏文章的风格,评价内容的意义,从而利用新知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1.2全面认识初中语文阅读思维成果

语文阅读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听和读的能力,而说与写的能力恰是与之相对的外化表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朱绍禹、张隆华、顾晓鸣、章熊等语文教育研究者都肯定了阅读的吸收作用。但阅读绝不仅仅是吸收,阅读思维能力使阅读积累经历了质变,吸收的内容也结出了思维果实。初中生阅读思维成果的形式有文艺性的、科学性的、创新性的以及指示性的等。其实阅读思维也具有生产性,表现为主体不仅认识直接可感的事物,也能生成理论去指导阅读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会产生积极的联动效应,情感、意志和态度也会跟着主动起来。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1创设思维训练环境

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需要教师创建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平等沟通,充分理解和信任全班同学,这样学生也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才会更加的敢想敢说,消除顾虑,这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有利环境。对于学生和学生来说,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就一个问题互相讨论,这样会更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了提高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学生讨论之前给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去交流、思考,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思维产生偏差。除了课堂上这种氛围的建立,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在家里养成阅读的习惯,尽量让学生从内心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思考。对于社会来说,应该多和学校结合起来组织一些阅读分享讲座,一些有才华的人可以去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开阔学生思维和视野,就同一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和认知,也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2.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前有孔子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后有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正所谓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有思,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疑问。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而质疑精神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消除多数学生盲目随从、随波逐流的良药,是帮助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的好帮手。因此,教師要善于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情境,鼓励、引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敢于质疑、多去质疑,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巧妙设疑,以此为阅读教学的主线,趁机诱导,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整个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笔者借助标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孔乙己姓什么?名什么?其原名就是这样的吗?”简单的几个问题便瞬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便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开动脑筋去寻求答案了。教师设置疑问多了,学生就会在不自觉中进行模仿,自己去主动质疑,从而获得质疑能力。

2.3指导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而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则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一方面可有效促进其语用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可强化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下文中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法、联想与想象以及综合分析法三种思维方式的教学与应用。观察法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通过观察生活而身临其境感受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学《天上的街市》相关内容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在盛夏的夜晚细致入微的观察晴朗的天空,并将自身对观察到的内容与作者的描写进行类比分析。此后,也可以指导其发散思维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从而更近一步通过观察而培养、锻炼其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联想与想象则是培养学生们形象思维与拓展其思维深度的重要措施,即在其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了解与认识。而综合分析法则是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应当全面性、系统性地分析文章内容,既要把握文章主旨,也能够了解文章层次以及篇章的安排。

3 结束语

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在其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合理全面。本文最终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给学生良好的思维发展环境,二是教师在真正授课时,要重视从真正思维训练的角度去引导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思维训练,学生势必会有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春.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6.

[2]杨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3]杨利.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