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萍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美德以及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发生了扭曲,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主义,因此,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美德,重塑民族魂乃当务之急,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工作成为中学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教学;德育;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88-01
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说,中学阶段的德育环境,可以影响学生未来的品德優劣,让学生在未来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拥有更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只有学生在学习时期受到了高质量的品德教育,拥有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目前教育中已经开始重视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进展,但是仍存在一部分的院校,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较为欠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品德水平与文化水平不匹配的现象。因此,我院校需要认清目前德育工作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优化改进举措。
1.德育工作相关概述
德育工作的内涵:德育工作即针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与思想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德育工作应与学校的学业教育、体育等得到足够的重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应实现动态化的德育工作发展过程,将德育工作的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才。
2.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德育工作逐渐得到了各地教育部门的重视,从宣传到组织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推行德育工作的政策。但是,在德育工作的实际实行过程中,一些学校并没有收获到良好的反馈,学生品德问题导致的斗殴等现象时有出现。可见,一部分中学的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具体如下:
2.1 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推广,教育逐渐从过去一味追求学习能力培养,转向了强调思维能力与道德素质。但是受到资金条件、教育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德育教育的实际应用并没有得到一部分地区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在教育、升学压力急剧上升的现代社会,教育规划更多的还是将重点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在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时,我院校会优先考虑学业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2 德育工作目标缺乏层次。
德育工作的目标缺乏层次,主要表现为工作制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并没有从教育现状出发,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制定的工作目标无法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过度强调指标,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学习。这种不考虑学生意愿,由教师主导的德育工作,会对学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德育工作方式单一。
一方面,部分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完全采用程式化的工作方式,直接由教师向学生教导和传授德育内容,学生并不能在德育学习中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德育内容的内涵也不能深刻地理解。其次,德育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背景下开展的德育工作,是不能与现代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相适应的。如果德育工作一味地沿用过去的学生道德价值观要求学生,不仅不会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而且可能起到反作用。
3.德育工作的优化举措
3.1 提升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首先应树立德育工作的新理念,强调德育工作的实用性,在德育工作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因为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学生得到的结果,而是受品德教育的过程以及受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思考。这个内在的转化过程中学生自主的选择、判断和创造,可以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教育提供足够的空间。其次应重视师德建设。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会受到师德水平的直接影响。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职责是除了传授学习知识之外的,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工作中,好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标准。
3.2 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目标应考虑现实性,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开展符合当代的价值观、符合当代学生心理需求的德育工作,便于学生理解。结合理想与现实,使学生既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又能够取得切实有效的教育成效。德育工作的目标应考虑发展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动态化的目标,根据德育工作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针对不同时期的德育工作效果,来调整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技意识等。德育工作应考虑可操作性,将德育工作由完整的个体划分为许多的小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情况,来划分不同的层次,选择适宜的德育教学方法和内容。
结语
总之,对于目前德育工作的困境,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从德育工作的目标入手,不断提升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检罗,苏珊.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路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9(03):34-38.
[2]刘慧磊.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刘涛.探析德育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