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学习也快乐

2019-10-21 08:17王丹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

王丹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教学也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激情引趣,读诵吟唱,悟境入情,拓展延伸,其乐无穷。古诗学习应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关键词:小学;古诗学习;兴趣;快乐之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9-0088-01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看,世界文学的发祥是从诗歌开始的,人类的童年直接伴随了诗歌的产生。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无不描绘上了诗歌的迷人色彩。如果没有诗歌方面的修养,中国人将无法传承和建立本民族的语言规范,无法推动文明的进程。诗歌对平衡人类生命发挥着重要影响。它具有释放的特质,是生命个体体验到自然、社会的审美愉悦,从诗歌艺术中,人类可以关照自身,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语文素养”的教育理念,指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通过巧妙导课,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创编诗句,拓展延伸,情境表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古诗。

1.巧妙导课,激情引趣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用情趣教学法导入古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就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创造的张力,达到“课亦始,趣亦生”的境界。

1.1 讲述故事,点燃诗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故事性强、有情节的内容。尤其是在古诗学习中,如果能插入故事,学生就更感兴趣了,而且能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如学习《赠汪伦》一诗,在导入新课时,讲述了李白“受骗上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的故事,学生对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有了切实的了解,学习诗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1.2 利用插图,引导入诗。《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语言浅显,音调流畅,颇有情趣。要猜出谜底不难,要读背全诗不难,难的是了解画面景物及特点。在这首注音诗的左侧描绘了一幅卷轴画卷,上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有潺潺流动的溪水,有迎风怒放的花朵,有在枝头吟唱的鸟儿。上课伊始,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开始是看到一处说一处,只要是完整的句子,都给予鼓励,再请他们按照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等把整幅图描述一下。这样既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完整表达的能力,又为学生走入诗做好准备。

1.3 动手画诗,妙趣横生。有诗必有画。古诗中诗人往往将所描写的外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丽意境。读诗作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领会了诗情画意,发展了形象思维,又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如教学《鹅》一诗,初读了古诗就要求学生作画,形和神都不具备。理解诗意后再作画,“曲项”、“浮绿水”、“拨清波”表现得淋漓尽致,“白”、“绿”、“红”色彩鲜明,一只美丽、欢快的大白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古诗在学生的画中灵动起来,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妙趣横生。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进行古诗教学,可以烘托意境,渲染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准确理解诗意,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4 表演再创造,其乐无穷。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种机器开动起来。”教学中根据诗文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如袁枚的《所见》一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表演再创造,活泼可爱的牧童活跃在课堂上,传统文化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演绎中焕发勃勃生机,课结束,趣犹存。

2.读诵吟唱,其乐融融

古诗句式整齐简单,音韵优美和谐,语言精练,琅琅上口,易于诵读。南宋朱熹谈到古诗朗读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詩诵读采用范读、领读、独自朗读、学生与学生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及意境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朗读时采用叠读的形式(即:老师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跟读“三千尺”),瀑布飞泻直下的磅礴气势在师生一唱一和中灵动了,学生陶醉其中情绪激昂。“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在一次比一次慢的朗读中学生仿佛飞到了九天,置身于银河中,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3.悟境生情,趣味无穷

3.1 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进行古诗教学,可以烘托意境,渲染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准确理解诗意,感受作品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学习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与古诗美丽相遇,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古诗学习将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语文教学谈艺录(修订本)》.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