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莹莹
摘要:论文分析了目前艺术院校英语公共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英语课堂能力提升,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与举措,指出,教师正确对待英语课程,努力提高学生英语读写听说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學环节,通过英语听说技巧的讲解及反复练习,使英语课程变成有一定的延续性的教学,进而学生掌握拥有实践口语沟通、阅读及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能力;提升
我院是典型的艺术类院校,开设表演、舞蹈、播音、编导等多种艺术类专业,艺术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存在典型的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速度慢,无法掌握内容大意,口语能力差,写作能力有待提升等实际问题。根据艺术类院校的培养要求,艺术类学生应能够掌握英语阅读的基本技能,对文章能够进行流畅阅读,掌握文章核心思想,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够进行日常及工作当中的写作。如何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艺术类院校向应用型发展应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
结合目前各艺术高校对艺术生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很多高校都提出了向实际应用转型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转型效果的重要途径。高校实践教学有两种形式,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都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环节。
1.目前艺术类院校艺术生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公共英语课程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按部就班的实际英语教学,方式大部分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环节,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针对性的阅读能力也很难有所提升。课程设计零散,包括很多环节以及课外补充部分,英语阅读难以进行集中性的练习,学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师进行英语课文、单词、习题讲解,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操作,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
2)教师的自身水平存在一定的限制,我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校工作,本身缺乏社会实践,无法从实际需要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因此理论知识或课本知识也很难达到与实际需求向符合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很多储备知识或丰富的人生阅历,很多年轻老师可能无法达到或教学中无法涵盖,这就导致教学过程的单一和缺乏实际性。
3)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各高校均开设大学英语,作为必修公共课,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缺少关联性,所采用的教学材料缺少延续性,均会导致学生英语能力无法快速提升。在进行某种训练时,若缺少反复性及延展性,也会导致训练的失败。
2.公共英语能力提升改革的举措
2.1 教师对待英语教学改革应持有积极正确的态度
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能抱有只把这堂课上好即可得态度。现如今进入互联网教学时代,教师应紧随潮流,投入更多的热情到教学中去,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高校也应根据本校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使教材与数字教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立体化的教学空间。
2.2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必须掌握宽广的理论知识,不仅应懂得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掌握与这门课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地讲课堂英语与实际生活实践相连接,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3 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符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比如我校舞蹈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差,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语法知识与联系相结合,在掌握重点之后,让学生进行句子的朗读及改写,经过集中训练后,学生即可牢固掌握该重点难点。课堂中还应个别指导,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并予以讲解,实现整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统一。
我校戏剧与文学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好,针对此专业学生,应适当提高难度,讲解相应阅读、听力及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口语的锻炼,尤其是专业词汇和实际运用的口语练习,学生们将专业与英语实践相结合将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3.结语
论文根据目前艺术类院校艺术生英语水平的现状及对英语课堂的研究分析,指出,我校艺术生的英语课堂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及相应的方法,为各高校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晓冕,边玉柱,李欣. “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导向型英语人才培养初探 [J]. 英语广场, 2018(12):80-81
[2] 白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2013-08
[3] 秦项. 以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J]. 金田,2013-09
[4] 李慧. 高校英语教学与学生能力提升融合下的路径探索 [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8
[5] 张良. 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素质课程建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