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应用

2019-10-21 07:15程学凯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CT诊断

程学凯

【摘 要】目的:探讨DR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患者均接受DR检查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DR检查出49例,检出率为61.3%,CT检查出70例,检出率为87.5%,P<0.05。结论: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检出率更高,但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建议结合应用。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DR;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70-0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肺结核有典型与不典型之分,其中不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影响最佳治疗时机[1]。为探究DR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肺部穿刺活检确诊[2]。②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③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肺部阴影面积显著减少。与此同时,排除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以及典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56.2±3.5)岁,患者病程在0.4个月-2.5年之间,平均(14.2±6.0)个月。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发热、乏力、盗汗等,其中,无任何症状者19例,乏力9例,盗汗6例,呼吸困难5例,胸闷胸痛8例,发热10例。合并支气管疾病6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真菌感染5例,合并心肌疾病19例。

1.2检查方法

患者均接受DR检查与CT检查,具体方式如下:①DR檢查:选择锐柯DR3500摄片机,管电压120kv,电流320mA,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节检查时间,mAs控制在0.8~2.0之间。摄像距离180cm,扫描患者后前位及侧位,并获得、存储图像。②CT检查:选择GE Discovery  CT750螺旋CT扫描仪对上述患者进行CT检查,电压120kv,电流100-200mA,螺距1.75/1,扫描控制时间0.8s。使用CT扫描仪从患者肺叶到膈面进行连续扫描,病灶区域加扫1-2mm,如有必要可进行高分辨重建处理。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实施CT增强扫描,100ml碘伏醇对比剂,3ml/s静脉注射速度并获得、存储图像。

1.3观察指标

由两名影像科医生阅读、分析上述患者的DR及CT诊断图像,以肺部穿刺活检结果为准,对比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1.4评价标准

采用spss21.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R检查出49例,检出率为61.3%,CT检查出70例,检出率为87.5%,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约占全球第二位,近年来,随着抗结核药物的滥用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肺结核发病率显著上升[3]。临床上,肺结核这种慢性肺部传染性疾病分为典型肺结核与不典型肺结核两种,后者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典型性,缺乏规律性可寻,属于较为特殊的病变,且很容易与感染性病灶、肺癌等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容易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现阶段,主要通过临床体征观察、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来诊断不典型肺结核。其中,胸部CT以及DR胸片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且应用价值较高。DR属于数字摄影技术,主要用于肺部疾病的检查,其通过平板探测的X线接收装置,充分实现了X线信号数字化技术,大幅提高了临床检查的清晰度与分辨率,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患者病灶情况。DR胸片检查的扫描图像较为清晰、层次感丰富,而且成像速度比较快,但其对于重叠部位的检查局限性较强,且检出率不同。有研究指出,DR胸片检查对于隐匿病灶或小病灶的成像效果不甚满意,很容易被原发性肺疾病掩盖,进而导致不典型肺结核疾病检出率较低[4]。CT检查技术主要通过超声波、X线束以及高灵敏度的探测仪进行检查,其能全面了解患者病灶情况。胸部CT检查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较高,能直接观察患者横扫面的变化且结果更为直观,检出率较高,可清晰显示患者肺段的具体情况。胸部CT检查还能清晰显示患者肺叶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狭窄以及肺段情况,有助于支气管结核的检出。另外,CT检查技术还能较好地显示隐蔽重叠部位的结核灶,较好地显示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征象,环状增强、密度均匀有利于淋巴结结合的诊断,不典型肺结核检出率较高。这也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吻合,CT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DR诊断。但CT检查技术也存在自身缺陷,CT检查的成像质量不容易控制,且放射损伤比较大,故而,不适应将CT检查作为普查方式,可将CT检查作为DR检查的补充方式。

综上,与DR检查相比,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检出率更高,但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及缺点,鉴于不典型肺结核的特殊性,临床不应单独使用某种检查方式,临床诊断中建议两者结合应用,并充分了解患者常规检查结果及临床体征、症状,如有必要可进行穿刺活检或纤支镜检查,从而尽可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韩建东,宋海霞.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6):595-596.

[2] 李强.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4):162-163.

[3] 邓伟,刘强,胡超,等.抗结核药物及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46(5):165-167.

[4] 李显滢.DR、CT、常规X线诊断肺结核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5):16-18.

猜你喜欢
CT诊断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初步对比探究
颈深部多间隙脓肿临床分析
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诊断及鉴别
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与CT鉴别诊断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价值分析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