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能描述患者骨性椎管实际, 同时, 还可以显示患者脊髓受压实际和描述患者三柱解剖结构。检查结果发现, 21例患者属于爆裂型, 6例患者属于骨折脱位型, 14例患者属于单纯屈曲压缩型, 4例患者属于安全带型。低场磁共振检查能描述患者腰椎、脊柱损伤等病理学的变化, 检查结果发现, 24例患者伴随椎骨损伤, 15例患者伴随韧带损伤, 14例患者伴随椎间盘损伤, 11例患者伴随脊髓损伤, 4例患者伴随硬膜外血肿。结论 脊柱创伤诊断过程中, 通过低场磁共振, 能够充分描述患者腰椎、脊柱损伤等病理学的变化, 同时, 还能对患者软组织的创伤实际进行全面评价, 有着较好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作用, 就一些CT检查不能显现的脊柱创伤, 低场磁共振也有着较为清晰的描述, 因而有着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关键词】 低场磁共振;CT诊断;脊柱创伤;对比;探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049
就脊柱而言, 其是人体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其有着承受压力的作用, 同时, 其还有着减弱震荡和对人体脊髓以及神经保护的作用[1]。脊柱创伤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伤, 在临床中, 这类创伤有着相对严重的后果[2]。就脊柱创伤而言, 不仅包括脊柱骨折, 也包括脊髓损伤, 而就后者而言, 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3]。当前, 针对脊柱创伤的检查, 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低场磁共振, 另外一种是CT技术检查。为了探究这两种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损伤的价值,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究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对比检查结果, 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分析本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男40例, 占80.00%, 女10例, 占20.00%, 患者年龄最大28岁, 最小11岁, 平均年龄(17.6±3.47)岁。15例患者伴随颈椎受伤, 占30.00%, 16例患者伴随胸段损伤, 占32.00%, 19例患者伴随腰段损伤, 占38.00%。受伤原因:车祸12例, 占24.00%;高处坠落伤14例, 占28.00%;重物砸伤11例, 占22.00%;打伤13例, 占26.00%。17例患者有不完全瘫痪的临床表现, 占34.00%;18例患者有完全瘫痪的临床表现, 占36.00%;15例患者有大小便失禁的临床表现, 占30.00%。患者入院之前, 均进行了低场磁共振检查、CT检查。
1. 2 方法 低场磁共振检查方法具体如下:采取0.3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仪进行诊断, 对患者行相应的常规检查, 然后, 给予患者行轴位检查, 具体分为两类, 一类为SE-T1WI, 另外一类为FSE-T2WI;同时, 给予患者进行矢状位检查, 具体为SE-T1WI;在这个过程中, 还给少数患者行FE-T2WI检查。结合脊柱创伤患者实际, 可以因其创伤部位的不同分为多种, 第一种为脊髓损伤, 第二种为椎间盘损伤, 第三种为韧带损伤, 第四种为硬膜外血肿, 第五种为椎骨损伤。另外, 结合患者椎骨损伤的形态实际以及骨质损伤的病理实际, 也可以将椎骨损伤进行细分, 具体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压缩性骨折, 第二种为椎体爆裂骨折, 第三种为骨折伴脱位, 第四种为撕脱骨折, 第五种为无骨折脱位, 第六种为骨折伴脱位, 第七种为附件骨折, 第八种为骨挫伤。CT检查方法具体如下: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本组脊柱创伤患者进行诊断, 对脊柱进行检查的时候, 主要采用平片, 对骨折部位进行连续的扫描, 就间隔的距离而言, 控制在5 mm左右, 就层厚而言, 也控制在5 mm左右, 使得扫描和椎间隙控制在平行的状态中。结合脊柱创伤实际做好综合性的分类工作:①如果椎体楔形伴随一定的变化, 前部位置因为压力的作用而伴随变扁现象, 正常状态时, 就前部高度而言, 其降低≤1/2, 而此时若后部高度处于正常状态, 就说明创伤属于单纯曲压缩类型。②如果椎体因为压缩而伴随变扁现象, 就椎弓根而言, 伴随变宽的间距, 椎体前缘伴随降低的高度, 同时后缘高度有着一定的降低, 有时候, 在椎体后部位置也可能伴随骨折线, 此时的脊柱损伤属于爆裂型。③如果患者脊柱伴随较为突出的畸形现象, 亦或是患者脊柱前面和后面伴随较为明显的错位, 同时, 还有着一定的横突/椎体骨折等, 说明患者的脊柱损伤类型为骨折脱位型。④如果患者骨折线经过横突-棘突-椎小关节一直到椎体位置, 患者的骨折有着横向裂开的现象, 同时, 患者伴随后部增高的椎体, 棘突伴随扩大的间距, 说明患者的脊柱损伤为安全带型。
2 结果
CT检查能描述患者骨性椎管实际, 同时, 还可以显示患者脊髓受压实际和描述患者三柱解剖结构。检查结果发现, 21例患者属于爆裂型, 6例患者属于骨折脱位型, 14例患者属于单纯屈曲压缩型, 4例患者属于安全带型。低场磁共振检查能描述患者腰椎、脊柱损伤等病理学的变化, 检查结果发现, 24例患者伴随椎骨损伤, 15例患者伴随韧带损伤, 14例患者伴随椎间盘损伤, 11例患者伴随脊髓损伤, 4例患者伴随硬膜外血肿。
3 讨论
最近几年, 现代超声技术有着较大发展, 其不仅有着相对较高的分辨率, 还有着相对较好的定位诊断准确度, 同时, 其在检查过程中, 对人体不会伴随创伤, 因而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就某些方面的诊断而言, 其仍然次于低场磁共振的检查方法[4]。就低场磁共振而言, 其有着相对较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 能够基于多个参数和多个方位进行成像, 结合此优点, 其可以诊断患者脊柱脱位等周围软组织结构, 显然, 和CT检查相比较为优越[5]。就CT检查而言, 在进行椎体骨折等检查的时候, 虽然有着相对较好的清晰度, 但是就韧带损伤等检查而言, 在低场磁共振中有着较为明显的长T2及T1信号, 同时, 若椎体形态并未伴随改变的骨挫伤时, 通过低场磁共振可以将受累椎体长T2及T1信号明确的显示出来, 尤其是矢状位序列有着较为理想的结果, 但是若通过CT检查方法, 将难以进行检查[6]。
综上所述, 就脊柱创伤患者而言, 通过低场磁共振, 能够充分描述患者腰椎、脊柱损伤等病理学的变化, 同时, 还可以对患者软组织的创伤实际进行全面评价, 有着较好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作用, 就一些CT检查不能显现的脊柱创伤, 低场磁共振也有着较为清晰的描述, 因而有着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慧.低场磁共振诊断脊柱创伤50例.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7):935-936.
[2] 杨光迪.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当代医学, 2011, 17(21):91-92.
[3] 李强, 张治龙, 滕勇, 等.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初步对比研究.中外医疗, 2014, 33(1):34-35.
[4] 王振.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5):64-65.
[5] 张洪.70例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治疗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5):258-259.
[6] 夏耀峰. 探讨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31):6529.
[收稿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