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
【摘 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阿立哌唑联合微电流刺激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抽动障碍患者应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微电流刺激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微电流刺激治疗抽动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阿立哌唑;微电流刺激;抽动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68-01
前言:抽动障碍是一种以快速、不自主及重复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该病的高发人群为儿童群体及青少年群体[1]。相关报道指出,通过应用阿立哌唑为抽动障碍患者开展药物治疗,可起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疗效限制,因此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联合采取其他的临床干预措施,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2]。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但临床方面对于其在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尚未明确[3]。为此,本次研究探讨了阿立哌唑与阿立哌唑联合微电流刺激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抽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为(8.3±0.7)岁。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为(8.8±0.9)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病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抽动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③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均≥25分。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的机体功能障碍性疾病;②对本研究中所应用的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进行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阿立哌唑的初始用药剂量为2.5mg/次,1次/d,连续用药7d后,用药量逐日增加2.5mg,单日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20mg。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用药联合微电流刺激干预,该组的阿立哌唑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应注意单日最大用药量不可超过15mg,在此基础上,开展微电流刺激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治疗设备为SCS电医学治疗仪,电流刺激频率设置为0.5Hz,电流强度设置为300-500μA,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感受合理调整电流强度,30min/次,4次/wk。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部患者均应用YGTSS量表进行病情评价,并将该量表中的减分率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相应的评价标准内容如下:①痊愈:减分率≥80%;②显效:减分率范围为50-79%;③有效:减分率范围为30-49%;④无效:减分率<3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抽动障碍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发育行为疾病,该病患者多在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因素等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病,其病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目前,临床方面较为常用的抽动障碍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阿立哌唑作为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抗精神病药物,其现已在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性应用。微電流刺激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相关研究指出,微电流刺激干预可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明显改善因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失衡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表现[4]。而部分学者表示,在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为其应用微电流刺激疗法可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5]。
根据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可得知,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从而证明,阿立哌唑联合微电流刺激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其阿立哌唑联合微电流刺激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副作用较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金花,孟令丹,马良,等.乌灵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慢性抽动障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398-5400.
[2] 吴传军,陈燕惠.经颅微电流刺激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6):576-578.
[3] 李婉婉,罗强,和宁辛,等.阿立哌唑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29-32.
[4] 梁亮,顾广中.阿立哌唑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8,41(10):912-914.
[5] 翟倩,丰雷,张国富.阿立哌唑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9,22(14):1717-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