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济汇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是美育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要进入音乐的殿堂,首先要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小学音乐教育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体现了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性。以往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通常只是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有限的。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因素的音乐教学改革,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需求,之后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需要儿童心理学有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小学音乐欣赏;应用
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艺术教育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取得很好的发展。小学生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培养小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大脑,这非常有利于智力的提升并缓解学习压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深受广大小学生们的喜爱。小学音乐欣赏是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有效渠道,是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在聆听音乐中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艺术美,在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若要发挥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作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都受到限制,需要改变。而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当中以儿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他们承担了大量的以授课为核心的工作,从教学计划制定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课程当中,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只有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角并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才会被全面激发。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儿童心理学中,这一点也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最大限度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来自于集体和同伴的情感供给,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小学生,这种来自于集体和同伴的情感供给是艺术启蒙最好的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体,会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音乐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将音乐学习走向深化。
(二)小学生缺乏音响感知的体验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学生们不是很了解音乐要素,音响感知也不稳定,在播放音乐时,学生们往往由于对音乐缺乏关注,容易转移注意力,从而只停留在参与阶段。有的教师把音乐加上画面或者播放视频音乐,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小学生还是过多去关注画面内容,从而分散了学生对音乐听觉的注意力。当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这只是重视教学形式,但效果并不理想,违背了多媒体运用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的规律。音乐欣赏是一种过程性的审美活动,学生需要具备在欣赏过程中及时捕捉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当听觉感官提升到审美器官的层面上的时候,就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了音乐的美,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而针对音响的感知,是音乐欣赏活动中联想、情感和认识的基础,欣赏音乐需要具备辨别各种音乐基础要素的能力。
二、儿童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一)提升音响感知要从旋律入手
发挥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强化他们的审美实践,加强他们的后天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发现以及领悟美的能力,深度把握音乐韵律和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储存丰富的感觉表象,让感知的音乐作品能够变得有血有肉。音响感知是感情体验以及联想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听一遍完整的作品,然后说出其情绪、基调和发展变化,这属于直观印象,是学生把握音乐、欣赏音乐的心理活动。在音乐表现中,旋律是核心,音乐艺术的表情性质就是由它的变化传达出来的。例如,在学习曲目《春天悄悄来临》时,教师在预先不告知学生曲目的情况下先播放这首管弦乐曲,乐曲旋律一出现,很多学生会认真聆听。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根据曲调为该曲子命名,这就是感受和欣赏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描述,从而变成一种情与景水乳交融的优美意境。所以上这堂音乐欣赏课时,并不需要很多语言渲染,就可以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境及情绪当中。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挖掘
审美对象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在审美情感体现出来的,它通过多种心理活动对生活情感进行形式化以及结构化处理,是审美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对审美的创造和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欣赏中,情绪感应很重要,是不可取代的,学生们通过音响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要深度感悟音乐,要将他们心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调动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挖掘他们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孩子们的音乐文化,小学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这就是一种音乐文化,但是小
学音乐欣赏教材中并不包含这种类流行型音乐,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合理把握音乐文化进入欣赏教学的度,在引题和过渡中把流行音乐作为教学的引入方式。比如,欣赏刘和刚《父亲》时,可以用筷子兄弟的《父亲》这首当前比较热的曲目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欣赏前面的《父亲》这首曲子,从而全面地投入音乐学习,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三)小学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联想与想象
联想有三个方面:即描绘性音乐引起的联想,通过声音和视觉形象类比关系引起的联想和由情节音乐引起的联想。第一种联想一般会出现在音画式的标题音乐当中,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声音的模拟以及对有关生活形象以及意境的联想。比如《船工号子》这首曲目,我们通过聆听它的节奏,只听它时而舒缓、曲调悠扬,时而有力、语言简洁,时而急促、音调高亢,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而又激烈的行船生活以及坚毅又勇敢的性格;对第二种类型,当欣赏《雪绒花》时,先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旋律,联想生活中的感受。但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限,他们的想象自然也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结合初次欣赏给学生讲解华尔兹舞曲的基本知识,对乐曲进行分步讲解及欣赏,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累积的知识,结合他们的心理介绍相关的音乐理论,并展开联想,进而感受和沉浸在艺术美当中,最后再进行启迪,进而提炼和升华,变成一种再造想象,这会积极地影响学生的音乐美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结语
在小学生的各种素质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心理学的作用,教师把儿童心理学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并指导教学,会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明珠.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J].华章,2016(36).
[2]金彩萍.论音乐心理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08).
[3]于东.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课堂融合[M].新课标音乐教育,2014 (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