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陆杨
摘要:“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新时代金华精神是金华人民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是全市上下共同的精神指引和价值追求。新时代金华精神的提出,对于凝聚金华人民“精气神”,提升金华城市品位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时代金华的“精神地标”、“品格高地”。城市精神不仅需要提炼,更需要全域传播和深入实践。公共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和衍射场所,在传播、实践城市精神方面责无旁贷,需要深耕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准确的职能定位,构建公共图书馆在塑造新时代金华精神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金华精神;文旅融合;订单服务;主题阅读
新时代金华精神的提出,是金华人民精神文明层面的一件大事,金华市图书馆在传播城市精神的过程中,不仅是见证者和引领者,更是亲历者和实践者。基于前述资源优势,公共图书馆在传播城市精神领域,大有可为。金华市图书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融入到宣传和塑造新时代金华精神的生动实践中去。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历史的储存载体,是文化传统博大而精妙的记忆区。传播城市精神,需要挽留正在消逝的文化现象,抢救正在流失的记忆资源,否则,城市记忆会加速遗忘。新时代金华精神不仅是对新时代金华人民精神特质的提炼,也是对金华人文荟萃历史的总结,人杰地灵的历史传统是新时代金华精神的“源头活水”。在金华大地上,李清照曾写下“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壮美诗篇;诸葛八卦村存在历代传诵《诫子书》的佳话;“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孝义传家900年……这些都成为历史记忆,也是“信义和美”的传统底蕴,珍藏于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和地方文献中。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传播城市精神的场所,更是城市精神的一部分。在传播新时代金华精神的过程中,公共圖书馆要站在时代的风口,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新技术,回应新需求,打造新高地,让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展示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厚度的窗口。
一、汲取地方精粹,开展文旅融合实践
1.充分认识文旅融合意义。公共图书馆不仅蕴含藏书文化、建筑文化和历史底蕴,而且与本地区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休闲旅游正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文旅融合重新定义了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价值,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为传播新时代金华精神开辟了新的路径。
2.精心布置馆景融合风格。可对馆内空间进行划分,并适度装潢,构筑能反映本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主题馆,从馆名到陈设都精心设计,并引入绿植和婺剧等文化元素,形成“一馆一景”的特色图书小筑,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旅游休闲和品读文化的数十场所。
3.全面提升场馆职工素质。文旅融合不仅带来工作量的增加,还带来工作内容的本质变化。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文旅融合要求,有针对性对职工开展业务培训,内容包括服务礼仪、馆内设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邀请民俗专家、公共文化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和其他特色公共图书馆专家等担任导师,制订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对学员进行结对式培养。
二、引导读者需求,拓宽订单服务领域
1.引流城市精神主题。互联网时代,流量决定受众的数量,传播的范围,以及传播行为所能取得的效果。传播新时代金华精神,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重视流量的作用。除了在图书馆设立城市精神专区引导读者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等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引流。另外,现代读者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乱花渐欲迷人眼”,无从选择,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做好城市精神书籍方面的导读工作,吸引读者兴趣,让新时代金华精神在读者中入脑入心。
2.推出图书订单服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服务方式应该从中得到灵感,并寻求提升,以因应时代的需求。在城乡一体化及互联网普及化的背景下,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当今图书馆业务提升与发展方式,可以引入公共图书馆传播城市精神的领域中来。订单式服务借鉴的正是外卖的理念,即由公共图书馆在微信或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提供服务菜单,接入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支付等端口,由读者在线上点单,由公共图书馆派员将图书送至读者就近的服务站等指定地点,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城市精神类书籍作为重点推送的对象,以提升线上和线下传播新时代金华精神的能力。
3.辐射特殊群体需求。传播新时代金华精神应坚持全域传播、全员传播的原则,大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和读者活动,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相关服务,力求新时代金华精神全覆盖,一个都不能少。
三、紧贴时代脉搏,融入互联网+进程
1.树立互联网+理念。我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7亿,很多市民以手机阅读为主,这个比例高达89%。还有一些读者通过互联网进行阅读。当今世界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进程加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给“互联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创造了机遇,提供了可能,基于互联网的全面服务对传播城市精神意义重大。
2.推进无纸化阅读。互联网时代,爆炸式信息扑面而来,人们越来越不愿进行纸质阅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掌上的网络阅读如今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新宠。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等数字阅读趋向严重冲击传统的纸质阅读。在传播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语音技术,将纸质文献的图文、视频及朗读语音以“微书”的形式上传至互联网平台,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上进行书籍的听读,有效增加读者的读书体验。
四、关注服务细节,深化主题阅读活动
1.专题书籍合理排架。目前图书馆阅览室遵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按索取号进行排架。该方式能够将学科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文献资料系统地组织在一起,便于读者按学科属性查检文献资料。对此可作微调,将地方文献放置显眼和亲近读者的书架,提高地方文献的查询和阅读率。
2.局部试行开架查询。对于地方文献,探索开架查询与机检查询相结合。馆藏图书目录是揭示和检索馆藏文献的重要工具,工具书阅览室实行开架服务,读者可以入库直接查找资料,节省了查目录的时间。
3.文献集中分级管理。把使用频率较高,但又散到各书库的地方文献一并集中排架,专门安排区域陈放,便于读者查询。对于珍贵古籍,开辟专区进行陈列,严格审批手续,并做好防护和防盗措施。
4.精心营造文化氛围。开设城市精神主题区域,将字画、书法、摄影及音乐有机融合,营造既古色古香又充满生机的美妙氛围。注重活动的场景化,定期开设城市精神主题沙龙,开展话题互动;在网络平台开设专区,营造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场景,激发读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