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楠
摘要:朱仙镇年画历史久远,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作“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是一种人民喜闻乐见并且易于接受的民俗文化,在我国年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基于它内容取材丰富,制作工艺精良,更是因为画面中对人物形象古朴生动的塑造,显示出一种率直、自然的独特美感。本文通过对朱仙镇门神画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论证朱仙镇年画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朱仙镇门神画;人物形象;古朴生动
年画是来自于民间,并且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带有吉祥寓意象征的中国画,它由木版印制而成,以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及地方特色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多用于春节到来之际的张贴,起到美化装饰环境的作用,并且有祈福消灾、带来吉祥之意。朱仙镇年画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其历史悠久,题材丰富,主要有吉祥如意图画、歷史人物故事图画、神话传说图画以及门神、神码等。这些年画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其素材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画中的人物形象体现地方独特风格,制作者对其描绘不是精勾细描的真实描绘,而是随意性的夸张与布局,人物形象古朴生动,体现诙谐幽默、率直洒脱的人物性格。朱仙镇年画的画种较为繁多,主要有:门神画、家堂画、生活类年画等。其中以画门神画为最主要、最普遍的年画样式。由此,本文主要从朱仙镇年画中的门神画入手,通过对门神画中不同人物形象及内容的分析,总结其人物形象的特点,进一步探索其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从而使我们对朱仙镇年画中的人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以后人们研究我国名俗文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及资料。
一、朱仙镇门神画的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对门神画的功用做了最朴实的回答。朱仙镇门神画具体分为武将门神、送子门神、童子门神等。制作者在对人物刻画时会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描绘,凸显人物的出场寓意,从而更好地寄寓人们的美好愿望。
武将门神:武将门神是朱仙镇年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看家护院的寓意。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秦琼与尉迟恭二人,他们大多披盔戴甲、手持鞭、锏,二人虽然造型不同,或坐立或站立,或衣着不同,或姿态各异,但都表现出刚毅英武、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气质,显示出人们对其喜爱之情。《马上鞭》(图1)图中两人物秦琼与尉迟恭呈左右对称的图式,身披盔甲,手中各持不同兵器,身骑蓝色或黄色的马,画面注重人物的面部刻画,人物眉型一气呵成,形似柳叶,看似简单数笔,但创作的过程要求运笔的起承转合并且力度适中才能达成效果,体现出原始的质朴美感,人物眼睛细长,多为涂有眼影的双眼皮,显得俏皮灵动。
画面色彩单纯浓厚,用色较为大胆,线条流畅、粗犷有力,画面中的人物头大身子较小,人物比马大,使整幅作品显得诙谐幽默、充满轻松愉悦之感。
送子门神:送子门神字面意思为人们祈求子嗣绵延之意,代表着当时人们最为纯真朴实的求子愿望。《天仙送子》描绘的是天仙娘娘怀抱一孩童,她的身后还有一侍女相随,他们三人同骑麒麟而来,孩童手握桂花,象征着崇高美好的祝愿,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麒麟有送子、辟邪之意,古人将麒麟的出现称之为祥瑞之照,翩飞的蝴蝶象征着自由与美丽。画中人物面容整洁,没有过多色彩粉饰,表现天仙娘娘性格温婉善良的形象,他们眉眼细长,嘴角微微上扬,给人轻松愉悦之感,人物衣着华丽,设色浓艳,极富装饰意味,画面构图紧凑但不失秩序感。画面充满喜庆及欢乐之感,深受新婚女子的喜爱。
童子门神:童子门神主要为家中孩童设计的年画,张贴于孩童房屋门,希望子孙能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好学上进,一展宏图。《三娘教子》描绘的是三娘正在教导玩耍的儿子要认真学习的故事。画面色彩富丽,清新雅致,人物面部表情生动传神,虽然不是用细笔勾勒来凸显人物的性格,但简单流畅的笔法将人物神情巧妙地表现出来,孩童玩耍时的开 心愉悦,三娘教导孩子时认真严肃的表情跃然于纸上,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总之,通过对朱仙镇年画中门神画人物形象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发现其门神画中的人物刻画手法十分夸张及自由,充满随性洒脱的个性,画面的布置紧凑且有章法,线条流畅、粗犷有力,色彩丰富,充满喜庆之感,给观者轻松愉悦的感觉。与其他相同版本的年画相比,朱仙镇年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朱仙镇门神画的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鲁迅曾对朱仙镇年画有过较高评价:“和其他地方不同,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独有的特色。”朱仙镇门神画中的人物形象古朴生动,充满原始文化的气息,这与北方人们特有的性格分不开。朱仙镇年画来源于民间,创作环境相对自由,不同于宫廷环境的紧张及创作的严谨,民间艺人对年画的表现可以随意布置,大多将人们现实最淳朴的性格表现出来,画中人物造型夸张,淳朴,大气,都是中原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这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形成的原因也与制作者严谨遵循古法,认真学习的态度分不开。制作者在对年画进行创作时,一直传承古老技法,并形成一定的创作图式,如画门神“要想门神好,头大身子小”;仕女画“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通关鼻”等。在年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早已将先前人制作年画的工艺熟记于心,谨遵画面的程式要求,表现人们最为原始、淳朴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薄松年:《中国门神画》,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2] 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
[3] 张继中:《朱仙镇木板年画》,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