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去安全感”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2019-10-21 06:45杨序锋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9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小学语文

杨序锋

摘  要:“安全感”指生命存在的“安全”,广义则指生活体验与大脑思维的“安逸”,缩小而对应到阅读活动中,则表现为“懒得动脑筋”,加之惯性的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僵化阅读教学方式,学生便更缺乏自主性及应对思维挑战的意识和能力,其阅读能力及应由此中获取的人文营养便更为妄谈。基于此,本文便就“小学语文‘去安全感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话题做出分解:“危险”角度提问、注重课文看待、组织对立争辩此三大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去安全感”;阅读模式

诗文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鉴于其晦涩难懂的文言语言形式,教师讲析便成为最为稳妥、安全的教学方式,并延续至今而成为难以消除的教学顽症。但此教学方式显然不再契合现阶段多以白话语言呈现的语文内容、现代学生开放灵活的特征与需求,以及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小学语文阅读必需得进行“去安全感”的革新,其才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生和进步。而具体的革新方式则可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危险”角度提问,去文本安全依托

“使学生能够真正看懂、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对此,教师往往采取的是以全面讲析为主、学生提问为辅的方式,并使提问点紧扣课文内容情节,让学生易于回答,同时防止节外生枝,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地推进。所以,学生此时的回答必然以文本为依托,而在内容与形式上皆会靠近作品原文,其自主性思维与组织“陌生化”话语的能力此原本的教学理想则无从得到实现。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当深入文本转换角度进行灵活、“陌生”的提问。

例如:无论在针对任何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文本结构皆是在“使学生读懂文本”的基点上所必触及的一个点,如在《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会让同学们进行紧扣文本的对于结构的概括与总结,从而得出诸如“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沙地看鱼”等的结论。也即是学生在文本安全依托下通过简单的文本整合得出的结论,所以其思维依旧在“舒适和安全地带”,而没有触及到一丁点的“危险”来激发起其自主性的思维。所以,不同于此,我便将此问题转变角度变化为:“作者为什么要挑这四件事进行叙写,而不是他们所谈到或经历的其他事?”这便增加了问题难度,而使同学们失去了安全感,但能够真正唤起其自主、深度思维,而在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视角下,自主进行陌生化的语言组织,得出诸如“因为这四件事最让作者印象深刻”、“这四件事最能够说明少年闰土的聪明、勇敢、勤劳、机敏等品质”等的结论,从而潜移默化提升其自主性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注重课文看待,去文本安全依托

在针对文本进行解析、即明晰“课文想对我说什么”的问题之后,在文本主动性看待立场上的“我想对课文说什么”的问题便普遍被师生所忽略,此问题是学生以文本为契机,而又脱离文本以回归、反思自身,形成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独立思想价值观的过程,是阅读发挥“育人”功能的形式和表现。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在上述通过转换角度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析之后,为锻炼其主动性的文本评价与看待意识和能力,我让同学们重复阅读文本“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一段,去体会“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与后面部分桑娜的丈夫所言“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两句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见闻,谈谈关于“贫穷”的话题。这便需要其脱离教师信息全面讲解与文本的舒适区,自主进行思维与情感的建构、自主组织语言,得出诸如“物质上的短缺可以称之为‘贫穷,但如若有一颗善良悲悯的心,这便是精神上的富有,能够抵消物质上的匮乏成为富人。”等的“我想对课文说些什么”问题的结论。这样的阅读便是真正能够实现“育人”目的的阅读。

三、组织对立争辩,去文本安全依托

通过上述课堂提问、课文看待的方式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只是课堂的两种对话形式,亦应有生生之间的对话,语文课堂才能够真正焕发出巨大的活力、真正开拓出广阔的供学生成长的空间来。因此,教师应视学生的课堂认识反馈情况,恰当组织对立争辩活动,以在激发课堂活力的同时,形成多元并存而有如活水般的个性化思想竞相跳跃的局面。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桑娜和其丈夫是否应该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问题,同学们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同学说:“桑娜家已经有五个孩子,加上夫妻两人,一家七口全靠他的丈夫养活,艰难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如果再收养两个孩子,那就是雪上加霜。”有的同学则说:“如若不收养,那让两个孩子怎么办呢?他们会被冻死、饿死,是谁也会不忍心的。”有的反驳道:“就算桑娜家不收养,其他家也会收养,所以应该先把孩子抱走,让别人来领养。”......对此,我则展开了一场以“应该收养——不应该收养”为主题的辩论,来使同学们在道德与现实两者之间的矛盾下进行深入的思考。此时,同学们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与情感。

总之,“去安全感”是对现有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打破与革新,是对学生自主性思维与创造力的提高,是对文学作品所含有的育人价值的发挥,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必然的未来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梁彥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1-32.

[2]祝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8.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