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开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尝试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在主动融入课堂的过程中,提升认知的实效。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无疑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教育要求。基于此,笔者从自身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借助问题”“借助合作”,以及“借助媒体”等策略,浅谈如何落实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程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问题;合作;媒体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单向灌输的形式,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以至于学生处于课堂中的被动地位,降低了认知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打破语文课堂中的教育结构,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从而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建构。
一、借助问题,实现师生互动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都将问题用作构建探究情境的工具,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形式,对文本进行自主分析,从而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然而,问题的应用功效却不仅限于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看作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渠道,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搭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在获得教育反馈中,更好地安排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结合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你能阐述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通过这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等问题,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随后,学生向教师表述自己的答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答案当中的不足,以便在获得正确的答案中,完成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内容的有效学习。
显而易见,当教师使用问题的形式,构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时,学生能够完成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促使师生双方的了解,让教师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便提升语文课程的教育效果。
二、借助合作,实现生生互动
班级是学生以集体形式组成的场所,在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决定了班级运转的质量。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创建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拥有属于自身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育水平,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分组,提升学生之间互动的实效。
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活动,创建生生互动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以往的教育观察,对学生进行定位和分层,指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文本解读能力。之后,教师以互补性的原则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小组当中的学生之间,在文本解读能力上保持一定的差异。紧接着,教师围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合作交流的任务,为学生的互动提供方向。随后,学生自主开展交流工作,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认知实效。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对学生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逐步提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质量。
三、借助媒体,实现人机互动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的方向靠拢,在对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尝试使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结构中,与多媒体进行互动,逐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建构。所以,基于互动教学模式下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工作,教师也应当注重现代媒体教育技术的使用,让学生与媒体进行交互,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在《秋天的雨》中,教師就可以使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学生与媒体进行互动。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先使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秋雨景色,让学生在色彩绚丽的图片中,迅速将注意力从课下转移到课上。之后,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随后,教师再以不同秋雨景色的图片为背景,展开本节课的详细教学,让学生在多变的教育结构中,维持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在“人机”互动中,提升认知品质。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真正地落实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却不是单纯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实的。因此,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并在实际的课堂中进行应用,从而在建构完整体系中,实现互动模式的搭建,提升语文课程的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赖桂萍.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7(36):60.
[2]宋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教师,2017(S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