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19-10-21 09:07李悦
锦绣·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李悦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在实际教学中,若想充分发挥出小学音乐教育在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方面的作用,教师应当要带领学生在感受中喜爱民族音乐、在体验中领会民族音乐、在活动中接受民族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1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教学能力不足

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KTV”、酒吧等这样一些娱乐休闲的场所使人们更加容易偏爱于享受。电视、电脑、手机这些获取信息的方式,方便快捷,使人们不愿再去煞费苦心地动脑思考,动动手指就能搜索到大量的信息和想要寻找的答案,通过鼠标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将很多自己需要的文字拼凑起来,人们思维、语言能力正在不断地下降。在这样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小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工作应该如何发展下去才能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呢?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新矛盾、新征程、新目标”这样一个总体的规划和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小学音乐教师群体都是全国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所以,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重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了“创新”的思想理念,培养出了学习、创新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才能不断地去拓展和完善自己。同时,小学应该给音乐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来提高自己创新教学的能力。

1.2西方音乐文明的“光环”过于强大

民族音乐“西化”问题很早就有学者关注,正如管建华先生所言:“长期以来,由于西方音乐体系伴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文化传播的优势,许多人都相信西方音乐比东方音乐科学、高级。现行的音乐教育体制也不言自明地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西方音乐理论非常合理、体系化的发展模式是其传承千年而越发强大和繁荣的根本原因。中国大多数的民族音乐,其传承方式为“家族式”的口耳相传,虽然保持了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但如果主要传承人出现了断层,就很容易使重要的民族音乐文化失传,这也是其在传承方面最大的缺点之一。不过,“东方音乐口传传统与西方音乐书写传统都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进入东西方哲学的思想框架内,才能够看清这两种音乐本体论作为文化系统的根本差异,以及面对未来的问题。”这里强调西方音乐文化传播的优势,并非是要分清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孰优孰劣,只是想让大家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借鉴和引用。

2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措施

2.1在体验中领会民族音乐

音乐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样,艺术的魅力也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够逐渐领会到。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当中循序渐进地了解民族音乐知识、领会民族音乐魅力。例如,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学唱一些比较简单的民族歌曲,如《茉莉花》等,并通过现代多媒体工具将歌曲编排成多姿多彩的動画视频让学生观看,从而勾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带领学生一步步挖掘歌曲背后的创作故事、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换言之,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当中,促使学生主动体验、主动学习。

2.2在感受中喜爱民族音乐

先有了感受,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感受民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与音乐创作者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多发自于本心的感受,所以让学生在感受中喜爱民族音乐,是符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而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民族音乐,教师还可以多选择一些本地民歌来让学生鉴赏,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东北民歌《小拜年》等,因为本地民歌更符合当地习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得更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代入感。

2.3提高小学音乐老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拓宽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从而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老师还应该学会运用各种音乐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音乐学习质量的提高。

2.4在活动中接受民族音乐

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所以音乐的学习不应当只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更应当扩展到课外的生活当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民族音乐相关主题的音乐活动,如带领学生观看民族音乐演唱会、在校内举办民族歌曲合唱比赛、号召学生报名参加民族舞蹈兴趣小组等,从而让学生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中逐渐接受民族音乐,同时也更加激发出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5小学音乐教育可面向全体,注重个性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结束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经历过辉煌也惨遭过不幸,华夏文明发展至今天仍然延续着其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科技、文化不断地发展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越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的需要,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作为重要的职责所在,也同样备受人们关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是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这份使命和责任。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论述。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