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儒
摘要:在教育改革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教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育儿要点问题之一。其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开展育儿活动的重要模式之一,需教师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区域活动主题及区域活动内涵,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仅可感受到成长的乐趣,还能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提高区域活动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稳健发展。通过分析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的策略,以期提升幼儿园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214-02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启蒙教育活动关键阶段,幼儿在此阶段学习生活技能,掌握基础生活常识,通过区域活动提升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协作互助能力、思考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区域活动育儿价值可见一斑。然而,当前有些幼儿园却存在忽视区域活动现象,影响区域活动成效,无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基于此,为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稳健发展,探析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价值
1.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所谓区域活动主要是指将幼儿活动范围划分成若干区域,赋予每个区域不同的活动主题,为此具有优化配置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价值,使幼儿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行为能力参与区域活动,落实幼儿园教育目标。
2.科学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区域活动主体是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思考创新可提升其手、眼、脑协调能力,使幼儿行为能力随之提升。同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对较为自由,可自主创新、大胆实践,与同伴一起协作完成区域活动任务,达到科学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目的。
3.推动幼儿教育事业与时俱进
新时代幼儿成长及育儿事业迎来新挑战,幼儿教师不仅需落实育儿目标,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需遵循幼儿个性化成长规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基于区域活动形式丰富、内容较多,可根据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灵活变动区域活动形式,颠覆传统育儿模式,赋予区域活动深层次内涵,拓宽育儿思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与时俱进。[1]
二、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架构
1.明确区域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需率先设定区域活动目标,找准教育资源调配基点,保障区域活动科学高效。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送给母亲节的礼物”为目标,组织各个区域内的幼儿开展实践活动,如美工区的幼儿可动手制作工艺品,阅读区的幼儿可写一首赞美母亲的儿歌或节日贺卡,益智区的幼儿可陪母亲下盘棋,母亲节的礼物丰富多样,使幼儿明晰最好的母亲节礼物不是花昂贵的价钱买某样东西,而是用心制作礼物,将耐心、孝心、用心融合在一起,化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母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将“孝顺”这颗种子深植幼儿心中,继而科学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2.完善区域活动流程
在以往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进程中,幼儿教师不重视规划区域活动流程,认为只要幼儿可以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即可,基于幼儿认知能力有限,为此其在区域活动中的体悟将存在差异性并不予理会,影响区域活动成效。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完善区域活动流程,健全区域活动体系,将区域活动分设若干环节,使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收获。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陶塑活动时可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将陶塑活动划分若干区域,如动物制造区、植物制造区、餐具制造区等,并在区域活动开始前率先询问幼儿想要制作的物品,理清自身动手实践思路,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按照创想自主实践,充分利用育儿资源,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可维持良好的区域活动秩序,待不同区域幼儿完成陶塑任务后,幼儿教师可鼓励幼儿互相点评,而后由幼儿教师进行评点,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自信心等核心素养,使区域活动育儿质量随之提高。
3.立足区域活动实况开展教研活动
为使区域活动体系更加健全,区域活动流程更加完善,幼儿教师可优化配置区域活动资源。幼儿教师应秉持反思自省理念,时刻关注区域活动情况并开展教研活动,旨在弥补区域活动缺陷,助力区域活动育儿方略与时俱进。[2]
三、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原则
1.因材施教
基于幼儿性格特点、身心成长规律、学习能力、兴趣喜好等存在差异性,幼儿教师需在生本教育思想指引下秉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幼儿区域活动表现灵活创设活动主题,丰富区域活动形式。例如,幼儿教师在育儿进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实践能力较强且设计思维活跃,为此在美工区内开设“服装设计与制作”活动,为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可鼓励美工区幼儿运用废弃物品,如纸壳、塑料、易拉罐等设计制作服装,在丰富区域活动形式前提下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2.创新多元
为避免区域活动形式千篇一律,消磨幼儿实践自主性,打击幼儿活动积极性,幼儿教师应秉持创新多元原则,结合幼儿园教育实况,以灵活运用育儿资源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兒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核心,积极创新区域活动,拓展区域活动途径。例如,幼儿教师在分设活动区域时,可以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动手制作净水器等)、美工活动(捏橡皮泥、折纸、剪纸、绘画等)、益智活动(搭乐高、下跳棋、下围棋等)、阅读区(朗读古诗、看绘本、写儿歌)等,使区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激活幼儿活动参与热情,与幼儿教师携手创设高效育儿活动,助力幼儿教师科学开展区域活动。[3]
四、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方略
1.树立区域活动意识
幼儿教师应明晰区域活动内涵及践行价值,树立区域活动意识,根据幼儿成长实况并结合育儿新课程标准灵活创设区域活动,通过幼儿教育顶层设计将区域活动视为幼儿园教育重要一环,有计划、有方向地践行区域活动,助力幼儿教师优化配置区域活动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质量。例如,幼儿教师可在新学期开始前以周、月为单位设定区域活动计划,将该计划呈交责任部门予以审批,并向上级反馈区域活动阻力,为幼儿园调配、采办、利用育儿资源提供依据,确保幼儿园教育目标、区域活动、幼儿身心成长方向保持一致,达到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目的。
2.创新区域活动模式
幼儿教师应积极创新区域活动模式,丰富区域活动表现形式,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以不断成长。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装扮教室我能行”为主题,针对益智区,幼儿教师可将乐高底粘在墙壁上,鼓励幼儿根据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拼搭乐高;针对科学探索区,幼儿教师可鼓励幼儿动手栽植多肉植物;针对美工区、科学探索区,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花盆、幼儿栽植植物美化教室,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同时,引导幼儿树立协作互助意识,继而落实区域活动育儿目标。区域活动的创新与实践无法一蹴而就,幼儿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育儿理念及手段,提升自身教育创新能力,并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创新区域活动,使幼儿园教育更富成效。[4]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应树立区域活动意识,创新区域活动方法,提升自身区域活动创新实践能力。在因材施教、创新多元等原则加持下推行区域活动架构,明确区域活动目标,完善区域活动流程,立足区域活动实况开展教研活动,旨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培养幼儿核心素养,推动幼儿教育事业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学周刊,2019,6(6):166-167.
[2]张冲.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6):183.
[3]陈钦玲.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J].神州,2019(10):151.
[4]孙恒.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3):48.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