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景 余娟 谢丽君
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实践的方向。本文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探索“互联网+”四维三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事件为主线,提炼了该专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总结了校企合作成效,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互联网+ “四维三化” 实训基地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是一个有着34年办学经验的专业。本专业以笔者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具有“四维三化”内涵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基地真正起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作用。
“互联网+”是指校企双方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突破时空维度的限制,实现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深层次融合,改变教学管理制度和企业固定的作业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合作管理,合作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更多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特色的技能型人才。
“四维三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主要是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设施、设备与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生产线进校园”“专业入企业”,建设集教学、实训、研发、生产四维一体的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教学信息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充分运用于教学管理,在规模上,能确保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在功能上,便于教学功能发挥,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便于开展专题技术训练和职业技术培训,在布局上,便于协作学习。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
在多年探索“互联网+”四维三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过程中,总结和提炼了以下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笔者学院与企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后简称“通用”)的合作。随着通用的生产订单大增,急需大量设备维修人才。本着为企业培养专用人才的办学理念,应通用要求,与其签订了“订单培养”的协议,成立通用订单班。按企业用工标准,学生自愿的原则,组成订单班。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管理和教学,最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就业。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性强,学习兴趣高,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非常受企业欢迎。
在订单班的运作过程中,又承接了通用的员工培训。针对员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薄弱这一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制订培训计划,员工利用周六、日来校参加培训,使员工在专业理论水平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校企双方的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企业对专业的信任度不断提升。后期又承办了通用维修工岗位晋级竞聘考试和通用“岗位大师杯”整车机修技术大比武。彼此合作交流进入了一个常态化的局面,通用无偿提供给本专业2台焊接机器人,并出资20万与本专业共建“机械维修技能鉴定基地”。通用在全国共有2个职工培训基地,一是电气培训基地,设在武汉,二是机械培训基地,设在笔者学院。培训基地的建立,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师资力量进行员工培训与技能认证,学校可以利用企业配备的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使笔者学院与通用之间的校企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上海通用全国职工机械维修技能鉴定基地的建立,标志着笔者学院与通用的校企合作进入成熟化、常态化的阶段。
在此种“订单培养”模块的成功开设下,本专业又与鸿准模具精密有限公司开展了订单培养,公司与本专业共同育人、共建专业,为本专业提供了放电加工机、线切割机、平面磨床等价值140多万的设备。
2.“工学交替”模式
互助发展、共同办学打开合作之门。山东永弘机械有限公司(后简称“永弘”)在工程机械方面急需大批专业人才。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想法,本专业提出与永弘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模式,成立了首届“永弘机械定向班”。在不打乱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学生周一、三、五在学校上课(此阶段,本专业为工学交替学生配备了专门教师,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周二、周五、周六则在企业见习实践,实践内容由企业与专业授课教师共同制定,实践内容与授课内容关联。经过为期1年的工学交替,学生既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又参与了企业的生产,提前了解了企业运行模式,为就业做好了充足准备。
深入合作促进新专业建设。随着本专业与永弘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的深入推进,笔者学院开始着手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新专业的建设。通过多次赴烟台及周边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调研获取一手材料、并总结前期与永弘的办学经验,最终确定了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等问题。几年的教学证明,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更能贴近企业需要,更能应对变化的挑战。
持续发展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在工程机械发展的低迷期,笔者学院仍然没有间断与永弘之间的联系,并时刻为企业提供帮助。随着经济形势的见好,永弘与笔者学院再次开设了第二期“定向班”,此次“定向班”的学生与教师可直接入驻企业培训学校,所有的授课都在企业中进行,由企业无偿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与经验丰富的员工教师。到目前为止,笔者学院与永弘一直开展订单培养,保持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3.“企业校区”模式
笔者学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建立了“企业校区”,学院每届学生在第3学期深入富士康进行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按照协议,富士康负责提供场地,校企双方联合成立企业校区管理办公室,学校派出专门的管理队伍常驻企业校区,负责企业校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企业抽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校区的实习指导教师,协助校方开展实训教学。同时,富士康给予学生“同工同酬”的待遇。
该模式充分实现了校、企、生的三方共贏。学校在圆满解决了人才培养计划中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场所;而企业既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又能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则体验了企业生产的模式、懂得挣钱的不易、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磨炼了意志,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智力合作”模式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是拥有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的培养方面,本专业也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经过几年的发展,本专业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智力合作”模式,主要是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水平。此种模式的特点是与小型企业合作,派遣专业教师团队进驻企业,参与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其中最为典型是本专业教师团队进驻烟台嘉华车辆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华”)进行技术支持与产品研发的案例。嘉华是一家员工规模100人左右的私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后桥壳、电动车后桥壳等零部件。从2009年开始,本专业与嘉华达成协议,随即派遣第一批教师赴嘉华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技术支持。首次合作中,专业教师帮助嘉华技术改造获得2项专利,为其带来了上百万的经济收益。此后每年,本专业都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几年下来,本专业派出4个教师团队,主要为企业进行了6个专业焊胎的设计、3个老化设备的改造、1种新型产品的研发。“嘉华智力合作”的成功模式促进了本专业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步伐。该模式使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推动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二、校企合作成效
回顾近几年来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一是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近几年来,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体系越做越精。
二是锤炼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通过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产品研发,在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专业教师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科研水平与实践技能大幅提高,高水平高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越来越壮大。
三是催生了一批精品课程。伴随校企合作的深入,很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专业教学之中,推进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四是培养了一批德技双馨人才。仅以“通用电气维修班”为例,自开办以来,学员均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并全部被公司录用。现在,他们中有70%以上己成为企业骨干。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大学生数控技能大赛、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累计获奖38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项。毕业生也因为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小结
校企合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基石就是要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学校一定要充分明晰“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的合作理念,让企業充分认识学校、了解学校、信任学校,最终达成合作。因此,校企合作这项系统工程中,相互信任是基础、互惠互利是核心、创新发展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