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21 07:04刘才志
职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双师型校企合作

刘才志

摘要: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本文结合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 师资培养 协同培养机制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名师出高徒”,人才质量培养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师资力量和水平。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将无从谈起,职业教育也将等同于普通教育,失去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最大特色就是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在合作中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提升质量,彰显特色,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渠道。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基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识。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双证书论”,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如讲师证加工程师证;二是“双能力论”,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能力,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如刚从企业调入学校的、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或者学校本身培养的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无技能等级证的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不管以上哪种解释,大多停留在字面解释上。笔者觉得,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简单的、静态的物品,因此过分强调“证书”或者完全不重视“证书”都是不可取、不科学、不严谨的。根据岗位特点,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和内涵应该是:在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同时,拥有与教师资格证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并且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不容置疑,目前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培养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存在较大的差距。

1.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职称结构缺乏连续性,导致专业改革后劲乏力。同时专业教师比例偏低,来源单一,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企业实践经历,无法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客观上形成了多数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偏低,教学上无法有效实施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导致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脱节,难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2.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定位、认定不准确

由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双师型”的认定各不相同,有些地方、学校甚至人为放低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导致部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水分太多。比如一位刚毕业的数控专业大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因为其在大学就读期间或者刚刚参加工作时考到了“数控中级职业资格证”,而不顾其是否有真正的企业实践经验,就认定其为“双师型”教师,这种只是以持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而认定一位教师是“雙师型”教师的做法,模糊了“双师型”的真正内涵。

有些学校在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时候,为了片面追求“双师型”教师比例,甚至不顾教师任教的学科,以“教师资格证+其他证书”的方式直接认定。比如一位数控技术专业教师,考取的其他证书是“会计证”,其也被计入“双师型”教师范围。这样一来,既曲解了“双师型”教师的真正内涵,也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向。

3.校企结合不紧密,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步维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也在极力推进校企合作,并把教师下企业锻炼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但因为政策、环境、利益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或多或少地走了形式。

企业讲究生产成本,对教师到企业挂职不太欢迎,加之有时涉及技术机密,更是把挂职教师“闲养”起来,致使挂职教师只满足于挂职天数的完成,在技能上毫无增长,对生产实际的认识及实践能力仍然是“原地踏步”,没有实质性改变。长此以往,教师对到企业挂职没有任何积极性,完全当成任务完成。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激励机制

由于国家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上尺度、要求不一,这客观上造成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解偏差和放任自流,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加之部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没有高度重视教师梯队建设及能力建设,对教师下企业锻炼没有实施有效监管和考评,对教师“双师型”建设没有相应的配套激励措施,因此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协同培养的主要机制和途径

1.校企联姻,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顶层设计教师培养规划

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和企业要积极互动,加强协同,把教师培养工作纳入合作的重要内容。双方应该根据专业和教师实际情况,建立校企双方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制定教师培养实施方案,顶层设计教师培养规划,对教师挂职锻炼的目标、时间、任务等都要有明确要求,并签订协议,学校每年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驻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科研知识。同时建立教师培养考评、激励机制,使受培养的教师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改变原来挂职锻炼的无序状态,从制度层面规范、完善、丰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内容,提升培养实效。

2.依托校办企业,形成教师下企业常态化,提升教师素质

校办企业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也是专业教师“双师型”能力培养的有效依托。笔者学校创办了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校办实习工厂一一“长沙航天星宇机电厂”,校办工厂有各类金属切削机床70余台,数控实训室有数控机床30余台,能实施一线生产,对外加工产品。该厂为湖南中联公司甲级协作单位,一直为该企业生产大量的外协加工零件,这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到实习工厂脱产工作半年到一年,通过参与实际的生产过程,熟悉工厂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考核合格才有资格走上讲台。同时对老教师而言,要求每年暑假必须下厂脱产训练1~2个月,直接从事生产,确保老教师能及时了解技术前沿知识和新标准、新工艺,确保其“双师型”教师素质符合规格。

3.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专业教师定期挂职锻炼长效机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堅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学校在充分依托校办企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宽合作渠道,最大限度确保专业教师多方面、多方式下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企业要“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要根据实施方案,把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纳入企业工作议事日程,合理安排与教师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岗位。企业要把教师当做自己的员工,严格管理,根据教师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撰写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鉴定意见并通报给学校,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专业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应带着问题、带着课题下去,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实实在在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科研一线工作,与企业人员共同生产、共同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教师在下企业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调整的系统工程。校企双方应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大局出发,切实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加强协同,紧密配合,不断探索、完善机制,丰富内涵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实效,实现人才培养校企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双师型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