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滔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别从紧密结合生活制订教学目标、课堂导入构建新旧知识关联、结合任务实例进行示范讲解、结合具体任务开展实践训练、结合任务情境进行新知迁移五方面进行阐述,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首要教学理论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115-02
随着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对人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往往都是对问题思考一下觉得难就习惯求助于教师、同学,总是忽视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学生不习惯自己探究问题答案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都是让学生听教师讲解,等着教师来解答疑问,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此,梅里尔首先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首要教学原理以问题为中心,按照“激活旧知—充分展示—尝试应用—融会贯通”四个原理对应的阶段进行有效教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基于首要教学原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生活制订教学目标
首要教学原理明确提出要用贴近现实的任务或问题开展教学,强调情境创设、任务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的任务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保证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要融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其次,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图像类型与格式”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核心学习任务——“图像素材准备”,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位图、矢量图的格式和特点,了解分辨率,并可以灵活运用图像格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完成“图像素材准备”学习任务,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并掌握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知图像,深刻体会到图像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对图像相关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可以融入位图、矢量图的辨别,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各种图像格式的特点,完成相应的生活化学习任务,并展示任务成果,最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堂导入构建新旧知识关联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是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进阶,难度明显增加。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在教学导入阶段,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高中信息技术内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出发讲解新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学过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促进新旧知识融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过程虽然会占用学生的一部分学习时间,但结合旧知识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更高。构建新旧知识关联的方法众多,在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之前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练习、互动交流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激活他们的旧知识。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 图文编排”的相关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学过 PowerPoint 的基础操作知识,也看到教师在实践中运用 PowerPoint 课件,因此学生对这样的知识不会感觉很陌生。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 PowerPoint 课件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及其实际应用,然后将这些知识与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关联起来,通过展示常见的课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 PowerPoint 课件用到了哪些知识、进行了哪些操作,以此来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合任务实例进行示范讲解
首要教学原理提出要以任务为核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将需要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任务实例进行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里需要提供的实例应该和任务类型相同,而且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能给他们带来学习成就感。如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任务完成样例示范讲解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让学生针对新知识构建心理图式并形成记忆,当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自然就可以参考任务找到解决方法完成实例。首先,针对概念类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其名称、类别,然后提供相应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概念定义及其特征。以“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包括较多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实例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区分,引导学生依据具体问题进行算法分析设计,合理运用常用的三种控制结构进行程序设计,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三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和异同。其次,对程序类知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具体的程序,清晰地给出程序设计的每个步骤及其对应的结果。以“数据查找算法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运用顺序查找算法、对分查找算法分别查找班级某个学生学习成績的具体操作,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查找算法的应用过程。最后,对过程类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呈现问题的探究过程,并结合任务实例示范讲解其中的细节。以“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某工厂生产情况的数据库为例进行示范讲解,结合工厂生产的具体情境示范讲解任务的完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以及相应的操作细节,便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参考任务实例开展自主学习。
四、结合具体任务开展实践训练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内容明显比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内容难度大,特别是软件操作、编程语言等相关知识。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传统的按照教师的示范一步步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难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没有教师的帮助就会出现卡壳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实践训练。
首先,对概念类知识的应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概念的定义、类别。以“因特网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网站的特点及其功能等,引导他们通过网络查找各种网站的区别,如内容呈现方式、网站作用等多个方面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类型的网站开展专项调查;对程序、原理类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每个步骤。以“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及功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校园网络的网络拓扑图,并对校园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将多台电脑并入因特网。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任务情境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即便是网络拓扑图这种比较复杂的知识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掌握。
其次,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任务变式训练机会。通过改变任务情境、任务问题、完成任务等变式训练,巩固解决问题需用到的信息技术概念、程序、原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控制结构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回答应该使用什么控制结构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控制结构开发程序统计自己家中一年时间的水电费、煤气费,或者要求学生尝试设计程序计算相应重量的邮包费用,还可以要求学生设计比赛评分程序。让学生结合这三种任务情境自主分析问题、选择控制结构,最后完成程序,实现自主学习。
五、结合任务情境进行新知迁移
在完成新知识的应用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程,完成新知识的迁移,结合不同的任务情境灵活运用新知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任务情境下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课后运用新知识完成,在下一堂课上教师进行评价总结。例如,在教学“算法与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自主练习,让他们从生活中选取一个问题,分析问题特征,选择问题解决算法,绘制问题解决流程图,设计程序并进行调试运行,最终得出结果。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并组织学生相互分享经验、交流讨论问题。此外,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和生活有关的程序并进行分享交流,促进学生的新知识迁移,巩固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常用多媒体工具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统计分析多媒体技术对生活的影响,通过 PPT 展示研究成果,在成果展示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首要教学原理设计教学活动,以任务为核心开展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登联.浅析高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J].教师,2011(22)
[2]曹 嘉.高中信息技術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赵 媛.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