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企“四共同、四精准”技能培训模式探究

2019-10-21 07:21韦国忠梁朝益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训中职

韦国忠 梁朝益

【摘 要】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论述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针对中职学校技能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培训就业不精准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建培训基地、共定培训计划和教材、共同组织管理、共赢“四共同”和精准招生、精准培训、精准管理、精准就业“四精准”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以期为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的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探求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 校企合作 “四共同、四精准” 就业扶贫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29-03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新时代中职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精准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助推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级学校先后都在努力探索、积极尝试。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构建和实施“四共同、四精准”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创新模式。

一、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职学校应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合格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河池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河池市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至 2017 年底,全市有深度贫困县 7 个、贫困乡镇 1 个、贫困村 296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11.4 万户,贫困人口 44.96 万人。当地贫困人口生存、生活、生产条件恶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文化基础和就业创业技能差,资金缺少。河池有中职学校 15 所,在校生 31566 人。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 2 万人次以上,是河池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三)中职学校社会化改革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是相互需要的互动关系。根据教育部对中职学校的相关定位,中职学历教育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学历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中职教育面向成年人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在生源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职学校应把成人职业培训作为中职重要的生长点。

(四)解决贫困学生就业脱贫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需要。河池市财政收入较低,教育资金投入有限,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贫困家庭出现贫困代世传递的恶性循环;河池市中职学校学生 80% 来自农村,20% 来源于城镇低收入家庭。河池的企业发展缓慢,科技含量低,待业和无业人员比例高,就业是老大难问题。教育扶贫是河池“斩断穷根”的利器,中职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培训 1 人,脱贫 1 家,造福 1 片”。

二、中職学校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是指中职学校整合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学校专业设置对口、教学实训设备先进、“双师”队伍力量雄厚等教学条件,为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培训各类实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形式为非学历培训。培训对象为城镇待业人员、企业在岗和下岗职工、“两后生”(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有就业愿望的在校学生等。目前,中职学校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如下。

(一)培训对象不精准。由于对当前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对企业行业、脱贫攻坚所需的人才标准定位不准确,培训计划欠科学,培训对象不精准,在培训招生问题上出现差错。招进来的学员与产业企业行业所需人才标准不对口。

(二)培训内容不精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现阶段,国家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工业企业在优化组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出现新的业态。而部分中职学校的技能培训内容缺乏精准,出现“培非所需、训非所用”的“两张皮”现象。

(三)培训管理不精准。培育管理制度不严格、不完善。部分中职学校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缺乏训前调查,培训计划不周全、时间不合理,考勤不严格,培训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薄弱,管理松散,考证不及时,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培训就业不精准。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部分中职学校对培训后就业指导、推荐不精准。同时,缺乏校企合作,不实行订单培训,培训后没有就业,或就业不精准,就业后反馈和跟踪不到位。

三、中职校企“四共同、四精准”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策略

“四共同”,即共建培训基地、共定培训计划和教材、共同组织管理、共赢。“四精准”,即精准招生、精准培训、精准管理、精准就业。

(一)政校企联合,格局创新。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高,进行高位指导。2009 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在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挂牌。2011 年东莞市经协办与河池市扶贫办共建就业扶贫基地在该校挂牌。2012 年 12 月,“河池市落实校企合作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扶贫办、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及各中高职院校组成;“河池市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2013 年 10 月,成立“河池市农民工培训中心”,建立“政—校—企”合作模式,建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积极参与”的培训机制。河池市“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政校企三方协同”的校企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新格局正式形成。

(二)“教营训”一体,“四共”创新。政校企“四共建”集“教学、经营、培训、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培训基地。市政府出台培训政策,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对接河池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布局,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先后建立“烙铁手”实训室、泰禾教育用品公司、泰安职教中心汽车服务公司、汽车美容基地、加多利电器设备维保公司、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职教汽车驾驶培训公司、家政服务中心、机械加工中心等 8 个校中厂。建成与校中厂相对应的焊接、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摩托车维修、家电维修、会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 8 个专业技能培训基地。校企“四共同”,形成一个政府主导、相互依赖、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兴衰与共而又彼此制约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利益链促成共赢目标的实现。该校建成校企“四共同、四精准”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先后为社会输送3万多名实用技术人才。

(三)培训“四精准”,模式创新。具体如下:

1.精准招生。中职校企联合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的定位是通过培训,让受训人员参训后实现就业转移,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学校技能培训,应围绕河池市政府“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工程开展。围绕河池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企业布局、整改的人才市场需求招生,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需求招生。招收农村“两后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贫困劳动力、城镇待业待岗、在职在岗人员、有就业培训需求的社会人员等,做到精准招生。

2.精准培训。根据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准对接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企业布局等人才市场需求,制订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根据工科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专业设备等实际,在政府主导的大环境下,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四共同”,以企业、市场人才需求为切入点,确定电焊、汽车摩托车驾驶与维修、会计、家电维修、机械加工、家政服务等为培训内容,培训有针对性、实用性,效果显著,可推广借鉴。

3.精准管理。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证。对当地优质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基础等进行充分调查,制定培训方案、计划,精准确定培训内容,在相对应的校内基地,精选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教师和专家进行培训。2013 年,经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培训的时间、人员名册、考勤、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成绩考评、办证、档案保管等环环相扣,做到精准管理。

4.精准就业。实现转移就业,达到双赢,及时跟踪反馈,加强媒体宣传,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校企“四共同”的培训体系,以双方相互信任、协同合作为基础,以订单协议为前提。培训结束,受训人员经考核成绩合格,推荐到相对应的企业行业、农村合作社基地等就业。校企双方及时对就业人员进行有效跟踪、督察、反馈。对培训后就业效果显著的人员进行媒体宣传,树立党委、政府的社会形象。

(四)“党建+教育扶贫”,彰显特色。河池市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发祥地,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实践中坚持文化自信,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文化为老区脱贫攻坚服务。与河池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党建+职业教育扶贫”培训班,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计划 3 年内要完成精准脱贫 3 万人的贫困人口。由于彰显革命老区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的地方特色,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得到广西扶贫办表彰,成为“扶贫培训先进单位”。

(五)教育“五精准”,教学“职业化”。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最终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公民为目标。对在校生的学历教育教学,应力求“五个精准”对接:教学理念与技能实践精准对接、办学实践与企业行业精准对接、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标准精准对接、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生应精准资助、精准扶持、精准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人文意蕴有机渗透,融为一体,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中国制造 2025”新一代工匠人才。

(六)保障到位,成果创新。中职校企“四共同、四精准”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内容涉及人社局、扶贫办、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委、民政局、农业局等职能部门,涉及广东东莞市政府职能部门,涉及国内、区内、市内相关的联办企业行业。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积极争取河池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与企业行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培训所需要的政策、人、物、财力保障到位,建立了社会服务工作的新机制和新平台,提高了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城镇待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促进了农民、待业人员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的稳定,提高了学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提高学校社会化办学的整体实力,实现成果创新。

【参考文献】

[1]车明朝,黄 荣.一腔热血担重任,殚精竭虑促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2]路 征,孝建國,先 锐,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实践及政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3]邓泽民.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研究的力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

[4]毛红云,邓 宇,李明华,等.论中职学校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7(21)

[5]李俊杰,李晓鹏.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1)

[6]鲁 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EB/OL].豆丁网,2019-03-3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课题“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2019B1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韦国忠(1965— ),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梁朝益(1969— ),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电子教学部主任,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培训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会议·培训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