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中的六经述要与概念解析

2019-10-21 10:14唐思诗周登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病证少阴厥阴

唐思诗,周登威,潘 毅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宋本《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谓之六经,涉及六经实质的学说,从古代伤寒学家的经络说、气化说,到近代的行层说、三焦说、阶段说、证候群说、八纲说,一直到现代的六病说、时空说等约有41种[1]。阐释六经的观点众多,反而容易使学人对六经“是什么”愈加感到模糊。

王叔和在编撰《脉经》时,保存了大量晋以前有关诊脉方法、脉象病理、脉诊意义等方面的资料,成为后世脉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同时,书中几乎转录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全部内容,成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现存的最早传本,在张仲景学说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以《伤寒论》最早传本《脉经》为根据,从“可与不可”等治疗方法的内容切入探讨六经,以求梳理清楚《伤寒论》六经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

1 《脉经》中没有六经体例

学术界公认《伤寒论》的学术成就,首推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但现存最早的《伤寒论》传本《脉经》卷七中的内容,却非依照三阴三阳的六经结构,而是“可与不可”的编次方式。

《脉经》卷七收载的《伤寒论》内容为:不可发汗证、可发汗证、发汗以后证、不可吐证、可吐证、不可下证、可下证;发汗吐下后证;可温证、不可灸证、可灸证、可刺证、不可刺证、不可水证、可水证、不可火证、可火证。这些都明显不同于宋本《伤寒论》的排列体例,甚至可以说在《脉经》中看不到六经辨证体系。《脉经》中的“可与不可”模式,更接近于原始《伤寒论》的体例。

首先在王叔和所写的《脉经》序中有言:“百病根原,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该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2]”所言“张”者,即张仲景。“咸悉载录”全部收载记录,不仅照录其内容,而且照录其结构,未言叔和有改动之意。再是两汉期间,均以“可与不可”辨证论治,没有“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除手术外,治疗疾病用的是“汗、下、吐”的“可与不可”之法。如《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府吏兄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三是相对三阴三阳的思辨性与复杂性,可与不可的认识模式简单直接,较为符合人类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直接到思辨的发展过程。

2 六经体例的形成

宋本《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的小序中首次明确记载有“三阴三阳”的编次体例:“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阳三阴,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凡56字同样出现在《金匮玉函经》,其他《伤寒论》传本皆无,若是林亿等人所加不可能不加以说明。

若这则史料是王叔和改编“三阴三阳”为“可与不可”的体例,则与上文已论证的《伤寒论》的原貌有可能是“可与不可”的结构相矛盾。于此,文献学家钱超尘提出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即王叔和曾经3次整理《伤寒论》[3]。第一次整理后的内容收载于《脉经》中,较为接近《伤寒论》的原貌。第二次整理是把“可与不可”的体例以“三阴三阳”重新编写。第三次又把“三阴三阳”的内容修订成“可与不可”。第二次和第三次整理的内容皆见于“淳化本”“唐本”“玉函本”“宋本”,第二次整理的内容还见于历代史志所记载的《辨伤寒》《张仲景方》《张仲景要方》。笔者较为认同钱先生的观点。

那么,王叔和如何把“可与不可”的内容,编次为“三阴三阳”呢?

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云:“王叔和编次,张仲景《伤寒论》立三阳三阴篇,其立三阳篇之例,凡仲景曰太阳病者入太阳篇,曰阳明病者入阳明篇,曰少阳病者入少阳篇。其立三阴篇亦依三阳之例,各如太阴、少阴、厥阴之名入其篇也。其或仲景不称三阳三阴之名,但曰伤寒某病用某方主之。而难分其篇者,则病属阳证发热结胸痞气畜血衄血之类,皆混入太阳篇。病属阴证厥逆下利呕吐之类,皆混入厥阴篇也。惟燥屎及屎鞕不大便大便难等证,虽不称名,独入阳明篇者,由此证类属阳明胃,实非太阳厥阴可入,故独入阳明也。所以然者,由太阳为三阳之首,凡阳明少阴之病,皆自太阳传来,故诸阳证不称名者,皆入其篇,厥阴为三阴之尾,凡太阴少阴之病,皆至厥阴传极,故诸阴证不称名,皆入其篇。[4]”民国初年文献学家杨绍伊、经学家章太炎亦从此说。

从这则史料还可以看出,《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六经结构在分篇与条文排列方式上均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很多非六经条文亦被编入三阴三阳篇内。太阳篇混载有结胸、痞证等病证,阳明篇混载有燥屎病证,厥阴病混载有厥、利、呕等。而且通行宋本《伤寒论·厥阴病篇》,现今还混载有《金匮要略·辨厥利呕哕病形证治》内容。据《金匮玉函经》所载,理论上厥阴病的条文只有4条,而《金匮玉函经·辨厥利呕哕病形证治》的填入,给厥阴病的解读带来更大的迷惑,也为六经的解读平添了很多困扰。这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了后世医家对六经的理解出现争议。

3 《脉经》中的六经概念

有较为充分的证据证明,张仲景是在《汤液经法》的基础上编写成《伤寒论》。距离张仲景(公元150~215年)去世不久的魏晋医学家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在《针灸甲乙经》序文中也称:“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张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5]”

南梁·陶弘景节选《汤液经法》而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后文简称《辅行诀》)云:“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6]”认为《伤寒论》是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法》而成。《辅行诀》与宋本《伤寒论》所载药方多有相似处,尤其“二旦、六神大小等汤”重合度极高。但药方的条文确实有很大差异。如关于麻黄汤、黄芩汤、四逆汤的记载:“小青龙汤(即麻黄汤)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6]304。“小阴旦汤(即黄芩汤加生姜)曰: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方。[6]303”“小泻脾汤(即四逆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6]289”

可见《辅行诀》中没有“太阳、阳明、少阴”等字样,那么《伤寒论》的作者是基于什么考虑在条文前冠以“太阳、阳明、少阴”等六经字样?

虽然《脉经》中没有三阴三阳的六经体例,但不可否认《脉经》中存在大量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冠首的条文,而且记载有太阴、厥阴病的提纲证。《脉经》确实包含有大部分六经的内容。

考察《脉经》中“可与不可”诸篇内容,笔者发现以“太阳病”冠首的条文多出现在“可发汗证”篇内,以“阳明病”冠首的条文多出现在“可下证”篇内,以“少阴病”冠首的条文多出现在“可温证”篇内。

涉及“少阳”的条文计8条,但无以“少阳”冠首的条文。8个条文分散在“病不可汗证”(2条)“病不可下证”(2条)“病可下证”(1条,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病可刺证3条”(其2条指足少阳)。

涉及“太阴”的条文计4条,以“太阴”冠首的条文2条,1条出在“不可下证”,1条出在“可发汗证”。剩余2条,1条出在“可温证”,1条出在“发汗吐下以后证”(桂枝加芍汤条文)。

涉及“厥阴”的条文计6条,以“太阴”冠首的条文2条,1条出在“不可下证”,1条出在“可水证”。剩余4条,1条出在“不可汗证”,3条出在“可灸证”。

《脉经》中以“太阳病”冠首的条文多出在“可发汗”,可能在张仲景、王叔和等《伤寒论》的作者与整理者看来,太阳病是指与使用汗法相关的病证,同样阳明病是指与使用下法相关的病证,少阴病是指使用温法的病证。而不可汗、不可下也不可温的病证归属于少阳病,所以少阳病涉及很多刺法。太阴、厥阴亦是不可下、不可汗适合温法的病证。

表1 《脉经》中六经与可与不可关系表

通过以上资料,笔者认为六经脱胎于“可与不可”,是对“可与不可”等治疗方法的总结,是基于病证的治法与禁忌,而整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病证,是六经概念的原意。

尤其《脉经》中,涉及“太阳证、阳明证、少阴证”的条文如下。“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116”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欲自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2]114”“伤寒脉浮缓,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2]107”“伤寒脉弦细,头痛而反发热,此属少阳,少阳不可发其汗。[2]103”“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的言外之意即太阳是需发汗的病证;阳明证伴见“呕多”不可下,言外之意,即阳明需使用下法的病证见

“呕吐”是其禁忌症;少阳是不可发汗的病证;少阴是可以发汗,但不同于大青龙汤发汗的病证,这与后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与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相符。这样的条文就尤为清晰地点明了六经是基于病证治法的归纳总结。

4 总结

以《伤寒论》最早传本《脉经》为依据,从“可与不可”的内容入手,解析《伤寒论》结构的演变,即《伤寒论》原始结构为“可与不可”,王叔和编次为“三阴三阳”的体例。编次的原则是根据条文冠首的“太阳、阳明、少阳”文字等而排列各篇。并对比《伤寒论》同源异书的《辅行诀》,讨论了张仲景基于病证的治法与禁忌,而区分“三阴三阳”诸病。笔者认为六经脱胎于“可与不可”,其原意是对“可与不可”等治疗方法的总结。

猜你喜欢
病证少阴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基于复杂网络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病证结合人群分型研究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厥阴病篇再论
论少阴“三急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四逆散开阖以运少阴枢机论治抑郁症❋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咳嗽之浅谈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