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央 孙津津 徐秀玲 董萍培 马 娴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早期妊娠的孕妇常伴有失眠症状,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以及胚胎或胎儿的正常发育。对于妊娠这个特殊时期,在用药上受到限制,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早期妊娠失眠中体现出优势。本文采用醋调制吴茱萸颗粒剂穴位贴敷进行辅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选择我科2016年10月~2018年12月住院的早期妊娠患者中符合失眠诊断标准[1],并辨证属心肾不交型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年龄24~36岁,平均31.28±3.25岁;停经34~62天,平均50.82±2.81天;体质量指数(BMI)17.2~22.3kg/m2,平均 20.28±3.06kg/m2。对照组年龄 25~38岁,平均32.15±4.78岁;停经33~68天,平均49.52±3.56天;BMI17.8~23.1kg/m2,平均 21.06±2.56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酸枣仁颗粒剂15g睡前冲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吴茱萸颗粒剂10g用食醋调制成糊状,于每日17时贴敷至双侧涌泉穴位,用6cm×6cm大小贴敷覆盖固定,贴敷4~6小时后临睡前取下。每天贴敷1次,1周为1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2]评定,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催眠药物,共分为7个维度。各维度均按0~3等计分,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各评价1次。
3.2 疗效标准:参照国际通用睡眠效率值公式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拟定。痊愈:症状完全或者基本消失,睡眠率≥75%,并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睡眠率≥65%,并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或者部分症状改善,睡眠率≥55%,基本停止服用安眠药或者用药量减去3/4;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3.3 结果: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1例因出院未完成治疗后评价。具体结果分述如下。
3.3.1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x±s,分)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肾乃先天之本,若妇女素体肾虚,加之妊娠后担忧焦虑,易思虑劳神过度,耗伤心肾之阴,造成心火偏亢,失于潜降,肾水不能上承,以致心肾不交,故见心烦少寐、惊悸多梦等失眠症状。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吴茱萸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可有效辅助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四方面相关。①药物功效:吴茱萸性辛温,归足少阴肾经,具有引火下行、安神定志的作用。醋,旧称“苦酒”,性温味酸苦,用醋调制吴茱萸,即用其酸收之性以制约吴茱萸之辛散,从而加强药物疗效。②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通过体表皮肤的穴位直接吸收,无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③经络腧穴作用: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也是升降要穴,可以引气血下行,具宁心安神、滋阴降火等功效。④子午流注法:17~19时为肾经最旺的时间,故在该时间内选择在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上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