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模型课程中运用研究

2019-10-20 12:29魏舒乐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荒岛项目教学法模型

魏舒乐

建筑模型课程作为一门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转换能力。文章就建筑学专业手工建筑模型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提供具体课程内容设计,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模型课程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1 建筑模型课程概况

所谓《手工建筑模型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避免空泛画图,实际动手学习制作模型表达已有设计。就是将头脑中的构思设计具化为可视的实物过程,通过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逐渐形成最终的设计形态。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绘图能力,其次还需要灵活的动手能力,最后更需要对整体空间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此门课程的开设旨在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为课程设计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

2 课程学习模式

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课程讲授按顺序按模型材料理论知识——模型制作技巧与工艺——著名案例作品的讲评——布置实践训练题目——分小组进行设计构思——主题模型制作——PPT汇报模型成果——模型成果的评讲。每个环节紧紧相扣,项目难度由易到难,课程知识面涉及广泛,教学深度难易适中。

(1)创设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實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3 教学改革内容安排

针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独特的项目教学,分别为:①材料的运用——荒岛上的家;②对建筑空间的理解——标准营造;③对建筑造型探究——书屋设计;④综合设计——瓦楞纸搭建。

3.1 项目一:荒岛上的家

(1)实践主题

本次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实验的题目为“荒岛上的家”,在进行建筑学基础训练之前,通过认知实践初识建筑,形成对专业学科核心问题较为基本的认知。模型制作要求:建筑模型高度小于30cm,模型底板36cm x 36cm (可用木板或纸板),人员要求: 2~3人一组。

利用1周时间,在没有任何建筑学基础的前提下,请同学们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最为原始、简易的“建筑设计”,利用纯天然材料搭建心中可避风雨的家——荒岛上的家:一个成年男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需要搭建一个遮风避雨、防范野兽的临时住所,设计这个居所,并搭建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体验房屋建造过程,尝试材料的利用、建造的方式和创作的快乐,从而增进对建筑学基本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2)使用材料

天然材料——树叶、树枝、泥土、石头、麻绳。

(3)实践目的

此训练分组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前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包括:荒岛上都有什么可用于建房的材料?在没有现成工具的情况下,他将如何获得和加工材料呢?可以采用什么建筑形式和结构方式建造一个高效可用的房子呢?房子如何建造才安全?他思乡和期盼获救心切,怎么办?

本次教学实践显示开放灵活的课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获得兴趣中教师完成了“导入情境”的任务,学生则自觉地进入了“好奇探究”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

3.2 项目二:标准营造

(1)实践主题

在15cm×15cm的底面中,高度在6cm、9cm、12cm、15cm之间进行选择,体块在1至3个之间进行组合,空间划分及立面设计,人员要求: 1人1组,考虑空间限定的构成要素:

●天覆(平顶、斜顶、穹顶、凹顶、错落顶、反复折曲)

●地载(凹陷、凸起、架空)

●竖断(I型、L型、T型)

●夹持、合抱 围合(垂直、弯曲)

(2)使用材料

采用训练学习常使用的白色PVC发泡板为主材,厚度为2mm-3mm不等,辅材可以选择:透明有机玻璃。制作工具:钢尺、圆规进行测量,美工刀、勾刀、笔刀在刀垫上进行切割,用UHU胶、502胶进行黏接。

(3)实践目的

作为基础训练,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法则进行分解和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探求三维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各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因此,研究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及其可变性,包含了建筑空间的分割与组合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对总体设计,单体设计及建筑局部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3.3 项目三:书屋设计

(1)实践主题

书香古城,千年名都,历史的更迭让西安这座文化名城不胫而走,千里知名。随着建设大西安步伐的加快,缔造“书香古城”成为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民众的梦想,秦风唐韵流传千年,关中腹地书藏古今,如果让你在西安建造特色书屋,你想象中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员要求: 3人1组。

(2)使用材料

薄木板、胶水、尺子、刀子、透明塑料板

(3)实践目的

书屋设计制作或许是学生直接展示自己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们体验设计最好的方式,针对这项实践,我们通常以支持、协作、建议的态度对待,尽量减少对学生活动的干预,也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对建筑设计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3.4 项目四:瓦楞纸搭建

(1)实践主题

以“驻足"为主题的建筑实体搭建展。地域选址:规定在校内综合楼西广场空地上。要求: 建筑占地面积5㎡,高度1.5m以上的空间,可容纳3-4人及以上进去活动、参观。建筑设计满足美观、有创意,有一定坚固性并易拆装,人员要求: 五人一组。

●防风:  结构稳固,能进行横向承力,有导风结构防潮:  注意防潮层,架空地板

●通风:  合理开窗

●承力:  考虑合理的承力结构(横向,竖向)

●節点:合理选择节点位置和节点连接方式

●空间划分:符合人体尺度要求

(2)使用材料

瓦楞纸、钉枪、钉子、刀子、胶水、钢尺、卷尺、铅笔

(3)实践目的

当建筑师们更多地关注艺术、空间、环境、经济、文脉等问题时,他们离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建造”却越来越远。我们在课堂上展开了瓦楞纸实体搭建活动,以此探讨如何使学生们回归到建筑设计的原点来重新审视建筑师最基本的技艺。

4 教学改革总结

4.1 实践普及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2  对其他专业教学的影响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本文仅以该课程的相关层面改革为例进行论述,希望能对该类课程的改革研究尽绵薄之力。

注:本文为2018年度西安培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运用项目论文,项目编号:PHZ1809。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猜你喜欢
荒岛项目教学法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十八)荒岛上的呼唤
荒岛求生记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荒岛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