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琬璋
摘要:波普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其明亮的色彩凸显了年轻人的个性,廉价的材料使得更多的大众艺术家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中国的波普艺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在商业中应用广泛,运用重复复制的手段,加深受众的印象,使其成为真正流行的艺术。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艺术、重复
一 波普艺术的起源与特点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艺术家成立了名叫"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并与1956年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一副招贴画,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
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现代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等。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波普艺术的特点:
波普艺术是大众艺术,常常采用拼贴或批量重复的手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由于早期波普艺术家大多是底层,采用的颜料是劣质颜料,不能长久保存,画面颜色亮丽,饱和度高,显得较为庸俗。这些因素使波普艺术受到了一些艺术家的批评,他们认为伟大的艺术应该是艰深的,高雅的,属于少数贵族的崇高文化。
波普艺术打破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创作元素,跳出传统的绘画形式,更加夸张的视觉表现,更多的强调人的个性。
波普艺术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最为著名的是安迪·沃霍尔的可口可乐广告,丝网印刷降低了广告成本,明亮简洁的色彩具有着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大量重复以达到强化印象的作用,这种可批量生产的宣传方式很快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同时波普艺术也带有讽刺和戏谑的意味。安迪·沃霍尔另一幅著名的作品《玛丽莲·梦露》,是将好莱坞著名影星的头像重复排列,并运用大胆的撞色,这种色差简单、整齐单调的画面,反应了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的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茫。沃霍尔还故意仿效低廉印刷品的效果,加强其低俗的性质。
二 中国波普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波普艺术第一次出现在85新潮之后(劳申伯格在85年来华的展览是中国波普艺术开端的标志),兴起于90年代,被称为政治波普。中国的政治波普是时代的产物,在90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流行的图像多为毛主席的画像、样板戏、工农兵形象、红领巾等带有红色主题、象征政权的图案,且画面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风格,由于是出于政治宣传目的,也被称为“政治波普”。
此时的艺术家大多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生活也较为清贫,经历了一系列中国变革后,出现了很多对批判文革,大跃进时期的批判的作品。当年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王广义、魏光庆、方力钧、袁小舫、刘大鸿等。
王广义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他的作品很多文章书目都有提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工农兵大批判系列。这个系列中作者将文革时期经典的工农兵形象与具有商业意味的可口可乐、化妆品、香奈儿、耐克等图像并置,这种过时形象和现代消费符号相对立的状态,使得画面有一种批判效果。在画面的具体表现上,尽可能的剔除绘画性,这一点也是波普艺术的特点,打破绘画和生活的界限,向人们直接陈述消费时代的真实存在。
90年代初,艺术家们开始探索自身独特的艺术道路,出现了“玩世现实主义”。中国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借鉴了英、美国家的波普艺术的形式方法,起初是全套照搬,随后的渐渐本土化。玩世现实主义的的作品画的是百无聊赖的日出行为,人物冷漠呆滞的神情,令人感到十分空虚,由此讽刺了普通大众混日子无所事事的精神状态。
有学者认为中国艺术的功利性多元化,导致艺术家将目标投向现实,关注自己的生活,逐渐放弃对至上理性的精英式追求。他们作品中的消极情绪,来自于自身的困惑和精神上的迷茫。
到了95年后出现了“艳俗波普”,以群体出现。这时的作品题材多为世俗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白菜萝卜、胖娃娃等极具民俗的东西和传统民间的符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环境得到改变,许多民间艺术家将传统民俗的元素直接拼贴在波普艺术中,画面显得庸俗、艳丽,但十分贴近大众生活,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传播。
这也是波普艺术本土化的过程,此时波普艺术逐渐体现其大众文化的特色,广为流传被群众所接受。不过在这三个阶段中国的波普艺术都面临着题材相似、风格擂台的问题,内容主题大致一样,少数改变了呈现方式,这也使得波普艺术发展较为缓慢。
三 波普艺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中国很多艺术流派都是由西方传入,最开始都是模仿,然后慢慢演变成本土化。中国的波普经历了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波普几个阶段的发展,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到了21世纪,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波普艺术的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商业文明的发展,近年国内很需要消费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更加注重享受生活,消费主义盛行。商业广告飞速发展,力求短时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波普艺术作为一种极具个性的流行大众艺术,运用在许多广告宣传之中。
大部分的波普类广告都是针对年轻人群,其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色彩斑斓的特性十分符合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特别是电梯间的广告,多为快速的重复画面与宣传语,高饱和度的纯色块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上的商品不断重复出现,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特点。前几年伯爵旅拍就是典型的例子,背景是女性较为偏爱的玫红色,画面中几十对新人打扮的模特排列整齐,一起喊着口号。在短短几秒内口号不断重复,同时画面快速来回切换,同样的镜头画面如同复制粘贴,如此快速密集的信息传递,确实有很强的宣传效果。
国内的艺术大环境仍然是以写实主义和具象绘画为主流,但近几年出现了更为多元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在各大美术院校早已普及,除了绘画,摄影、装置、平面设计中都有涉及,在商业艺术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这种艺术还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领悟到“打破生活与艺术界限”的本质。不过我們有理由相信,通过艺术家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波普艺术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波普艺术》,李黎阳,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国波普艺术与中国政治波普比较研究》,刘冬梅,2013
[3] 《墙上艺术》,(英)斯皮尔伯利,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社,2009
[4] 《中国当代艺术史》,吕澎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5] 《关于艳俗艺术的片段式思考》,杨卫,《艺术界》,1998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