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淑洁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旷世奇才。才华横溢的背后,我们也可看到他的家国情怀,他的个人奋斗史,既是悲情结局,也是壮丽的诗篇。
——题记
在品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前,我对苏轼的印象还一直停泊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几句词上。我知道他的一生错综复杂、命途多舛;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在人生歧途上坦荡直行,也不知道他到底征服了多少挫磨和艰险,才有了林语堂先生对他“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的褒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豪迈一生的引言;“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孤傲一身的悠然;“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他苦中作乐的生活情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一生缠绕心头的死结;“不識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他睿智人生的印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他潇洒行走于人世间的千古绝唱。
苏轼是林语堂一生所爱的才子,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没有人比林语堂写的更好了。林语堂就像是苏轼的忘年之交,他对苏轼并不是文人墨客间的溢美之词,而是真心实意地热爱,林老写苏轼,已经升华到了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他把自己的前世当作苏东坡,他下笔撰文时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我们后来人细细品读,只能更加深深地赞叹“五柳先生”的诗人情怀,怀念苏东坡的正直达观;也敬佩林语堂先生淋漓尽致的文字功底,让更多的人了解苏东坡、景仰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的文章,诙谐生动,针砭时弊,充斥着扣人心弦的文字感召力。在林老的文字里,我们能洞悉苏东坡的心灵世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哪怕艰难困阻,他都是心存美好。苏东坡的一生,自由自在,心无二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灵魂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对于周围环境的阴暗逼仄,苏东坡从来不会怨天尤人,从来没有叫苦连天;对于仕途道路的力不从心,苏东坡从来不因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从来没有心如死灰。
身居五棵柳树之畔,苏东坡就是五柳先生。本是天之骄子,沦为一介农夫,天妒英才的境地如此明显,可是他却学习开荒种田,勤劳耕作,研习烹饪,热衷美食,幸福得不亦乐乎。对于人生的苦难,他总是有自己的排解方法,也时刻保持着一种豁达开朗的心境,甚至在他被贬到琼崖海岛之后,海岛荒凉,无医无药,他却十分庆幸地说自己不会因医师之手误丧生命。
苏东坡无论是对待挚友亲人还是素未谋面的乡野村夫,都葆有一颗仁者之心,他与大家交心谈论,绝不说虚伪假话,遭到奸人的暗算,也始终不改初心;他向农民请教农桑,感受乡土风情,他十分谦卑,从不彰显身份。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肤浅繁华,他深谙内里的弊端,从不阿谀奉承,兢兢业业地抗争,绝不向不耻的人与事低头妥协。即使被一贬再贬,他继续直言上书,继续和高居宰相之位的王安石唱反调,他的人格真实,毫无保留,一度被当权者视为洪水猛兽。
苏东坡珍爱诗词如同珍视生命,诗词之心是他的初心,是他的精魂所在。他曾因写诗而锒铛入狱,被释放后,旧习难改,继续写诗。苏轼的诗词如同他的一生,佛、儒、道三家真谛与诗词浑然天成,诗词中也不乏哲学奥秘,并佐入绘画与音乐的美妙设计。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深深地参悟苏东坡的一生,一句“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可以得当概括。我读罢《苏东坡传》,真切感受到苏轼的痛苦与欢乐,而他的痛苦一直是凌驾于欢乐之上,而他的灵魂也确实是高于凡夫俗子。
苏轼的人性折射出来的随遇而安、坚韧不拔,根植于他的内心,他的内心强大而饱含深情,这也是林语堂先生所推崇备至的。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之时,品读《苏东坡传》,我感受到世间的美好是那样无穷无尽;而苏东坡呢,他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他“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动画二维201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