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研究

2019-10-20 12:34孙佩琳
广告大观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高校学生

孙佩琳

摘要:关注近年发生的高校突发事件,不难发现,突发事件的频发与网络舆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情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高校管理者应正确发挥网络舆情的思想教育功能和行为导向功能,创造文明的大学网络环境,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开展有关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的,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意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引言

近年来,“实验室爆炸”“非正常死亡”“学生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在我国高校仍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师生带来巨大损失,給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着社会的安全稳定。虽然国内学者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面临的不安定因素也日益多样化,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相关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则是指在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影响学生安全和正常学习、生活的各类突发事件,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国内相关学者对舆情概念的界定是指公民个人及社会组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以及关于自身利益的时政热点、政府举措、政党行为等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意愿、態度与意见的总和。网络舆情则是指网民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情绪、看法、意见等。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可以把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发生偶然性。突发事件并不是必然发生的事件,在事件发生前往往没有太多的征兆,即使有些事件会有一些前期迹象,但往往较为细微,很难察觉,这就决定了突发事件总让人猝不及防。第二,广泛扩散性。社会不断进步,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社交媒体工具层出不穷,这些都为突发事件的快速而又广泛传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第三,社会危害性,由于突发事件很难有效预测和防范,事件发生时师生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及时做出合理的补救措施,因而容易造成学校和师生的财产损失,部分事件还会给学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危害社会稳定。

3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老师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在高校学生工作危机管理实践中,学生才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不管高校老师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运用何种危机管理手段,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在高校学生工作危机管理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成长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和危机管理模式,这也是提高高校危机管理机制水平,强化应急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高校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一直对高校教师存在敬畏心理,不敢与管理老师主动沟通,同时高校从事危机管理的老师也不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导致在采取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措施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这种缺乏有效双向沟通的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模式对于高校校园环境的打造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3.2缺乏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

为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我国于2018年3月成立应急管理部,作为专门防范和处理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的管理部门。而大多数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往往是事件发生后由分管校领导牵头成立临时性的应急小组。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小组在业务熟练程度、人员协调配合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决定了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较弱,不能保证突发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置。

3.3重视程度不够,软硬件投入较少

除了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提前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网络舆情也尤为关键,这就需要依靠长期的日常监测。当下很多高校依然采取传统的人力检测,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无法适应快速多变的网络舆情监测需要。购置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控和分析系统成本较高,还需要专业的人才收集和处理信息,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目前,国内仅有少部分高校采用了相关的信息过滤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

4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措施

4.1建立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

高校学生因为过着群体生活,彼此之间经常接触,这样的特点导致他们在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学生的教育,并且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从根本上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出现危机事件之后,应加强学生的教育,降低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失。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在整体上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高校也要重视党建在突发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高校当中,学生党员是先进代表,他们具备十分重要的榜样作用。增强学生党员的危机认知教育,从而对周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高校危机认知教育的推广产生推动作用。

4.2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

高校在管理机构设置中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可以优化整合全校的力量和资源。通过培养一批具有消防、急救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安全检查、风险排查,做到防患未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也无需跟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便可以保证救援、保障、通讯等人员及时到位,运用专业的知识开展救援,能够将师生员工身心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把学校和师生的财产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4.3建立快速反应和控制机制

虽然现在我国高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已经制定了一定的预防处理措施,但是因为突发危机事件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出现的原因也更加多样化,很多突发事件出现后学校依旧没有办法及时完成局面的控制。所以,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突发危机管理反应机制和控制机制,提升自身的反应速度,尽最大努力降低突发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与损害,并为后续恢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夯实基础。

4.4事后及时跟踪评估,加强宣传引导力度

舆论风波的核心焦点通常集中在突发事件主体上,但矛盾主体的和解或诉求平息并不能代表舆情的彻底平息,还要加强事后的跟踪评估,继续做好线上的舆论监管,做好线下的教育宣传。一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舆情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努力完善舆情评价和防控体系,积极改进学校的教育管理机制体制,不断提升舆情的应对和解决能力。二是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宣传,通过正面引导和教育传递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和是非辨别能力,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三是有意识的打造一批校园权威媒体平台,使得校内各媒体同频共振、同步发声;有意识的培养一支有激情、有活力,熟悉网络特点、善用网络阵地的新媒体工作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组织机制、预警机制以及快速反应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时候及时解决,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裴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机制初探[J].山西农经,2018(24):123-124.

[2]  林伟.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5-16.

[3]  顾煜星,白文松.微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9):236-237.

[4]  孙小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5]  舒燕,萬昌烨,唐哲人.高校校园危机管理防控途径探究[J].金融经济,2017(20):110-111.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高校学生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