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鹏
摘 要: 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心理教学,从校园、学校、家庭等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中职生的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分析中职生的“问题教育”为促进社会进步、加强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中职生 问题学生 教育改革
作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接洽点,中职生的生源量和学生素质发生了改变。一些学生因为没能进入理想的高中,自暴自弃,加入“中职教育”后,变成“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在15岁—20岁之间,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的“中职生”缺乏正确的教学指导和管理,因此教学质量不高。
1.现阶段,“问题”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1.中职问题学生的形成。
以往的中国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忽略对其心理的引导。过大的教学压力,让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教育管理缺失。
分析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阶级,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此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的心思敏感,对社会生活存在偏见。对比一般的高中生,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升学不利。一些中职生是因为中考失败,初中基础学科学习不扎实,或是对教师存在偏见,最终导致学业失败,选择中职。其次,一些中职生的家庭经济收入一般,不能为其缴纳高额的“建校费”,最终选择中职学校。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打击,因此中职生缺乏自信,自卑,敏感。此外,一些中职生家庭氛围不好,生活懒散。最后,中职生本身就是“职业化”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面对社会、职业内的一些不良作息和风气,部分学生产生反感而拒绝学习。部分学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沾染恶习,成为“问题学生”。
1.2中职教学的错误教学管理。
中职生大多数远离家庭,住在学校,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且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在复杂的集体生活中生活,不免产生摩擦。学生处理事件的能力不成熟,最终引发心理障碍问题。如矛盾积累得不到解决,形成交流障碍等人际问题。一些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且缺乏校园和家庭的监督和管治,在社会不良恶习影响下,误入歧途。
此外,一些教师的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对于一些自律性差、自我反思意识差的学生,部分教师的管理教育方式过于军事化和自我化,采取体罚或者其他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中职生敏感,遇到事情冲动,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伴随着性成熟的发展,学生处理两性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存在早恋现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业都会造成影响。
2.健全中职“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2.1发挥校园教学管理,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虽然中职教学的特点是“职业化”“技能化”,但是这不是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成长的借口。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引导每一个中职生身心健全地发展,是中职教学的核心目标。要完成心理健康教学任务,中职院校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以此多元化、多渠道地实现“问题学生”的教学引导。
首先,建议学校为中职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并设置心理健康的专项经费,定期让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开设专题演讲课程,为其排忧解难。其次,建议院校将“心理健康”课程派遣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借助教师、家长、学生的合作,实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意义。再次,将“问题学生”教学管理落到实处。避免单纯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教学改革缺乏实质性引导,以此帮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和梳理下,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并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等。针对一个班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尤其是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学生性格、家庭环境等有所了解。在发生矛盾时,及时出面解决,采用有效的手段化解矛盾。最后,教師应主动和“问题学生”交流沟通。在一些学生看来,“被关心”“说出自己的问题”是一种示弱的行为,这种强硬的性格态度不适合进行情感梳理。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指导手段和正确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宿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成长。
2.2重视学生的家庭,营造关爱环境。
中职生的教学管理任务不能总落在教师和学校的肩上。为孩子营造好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引导都十分重要。家长要为学生营造关爱、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子女做好学习榜样,帮助其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建议家长采取积极、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此外,家长要多与子女交流和沟通,若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则以身作则,积极对其引导和教学。对存在社交恐惧的孩子,家长则鼓励其和同龄人接触,战胜恐惧,和更多人友好相处。在知识教学方面,由于中职生的学情特殊,家长要帮助其学习,不能打击其学习主动性,并有意识地帮助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品质。
2.3化解偏执为独立,引导学生自主性教学。
一般性格偏执的学生多带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要做好教育管理。需要学校和教师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避免采取压制、过度纵容的方式和态度,效果不佳。针对此现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化“偏执”为“独立”。在坚守自我态度的时候不应当诋毁他人。教师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在其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多给予帮助引导,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和同学和教师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此更好地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针对中职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生理问题和智力缺陷。建议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能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细心挖掘自己性格和能力的“闪光点”,最终创造好的机会让学生展示才能,增强自信心,最终获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和未来。
3.结语
在我国中职教育改革中,“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分析当代我国教学要求和目标,优化中职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刻不容缓,分析教学改革难度,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又紧迫的任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要互相配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根据中职学生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勇敢面对现实,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飞.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71-172.
[2]谢洪.中职学校“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以《建筑构造》教学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2):61-64.
[3]伏征.关于农村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教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3(01):104.
[4]谭雪燕.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31-32.
[5]李红斌.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3(06):49-50.
[6]张雪莹.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11):80-83.
[7]黎晓.对中职学校班主任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5(0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