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军,杨斌,杨传春,沈洪章
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泰州 225300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十二指肠憩室,是因先天性肠壁局限性肌层薄弱或发育不全,造成局部肠壁向外扩张引起的带状突起所致,多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内侧的十二指肠乳头附近[1-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会对胆汁排泄造成影响,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具有时间短、创伤小、疗效佳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式[3]。但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会引起胆总管末端解剖变异,增加内镜逆行ERCP治疗风险与难度,易并发出血等情况。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该院的7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经内镜逆行ERCP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该院的7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0例;年龄 27~88 岁,平均年龄(62.28±2.31)岁;结石直径<1 cm 7例;1.0~2.0 cm 35 例;>2.0 cm 30 例;憩室内乳头 12例;憩室旁或憩室边缘乳头58例;双憩室间乳头2例。
①纳入标准: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CT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胃肠道重建;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应用Olympus TJF260电子十二指肠镜,ERCP相关附件,高频电凝电刀。术前禁食8 h,术前行利多卡因胶浆咽部局部麻醉,将50 mg哌替啶(国药准字H21023058)、10 mg安定(国药准字H23021885)、10 mg山莨菪碱(国药准字H32024750)经肌肉注射。术中行心电监护与低流量吸氧。俯卧位,拉直法进镜,若有憩室,则对憩室数量与大小进行密切观察,并观察其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对乳头形态、乳头开口类型、胆管壁内段可能走向,明确插管方向,以导丝、切开刀插管,确定胆总管末端开口后,将切开刀插入,注入造影剂。确定胆总管结石大小、数量与胆总管末端走向。按照憩室与乳头关系、ERCP诊断确定治疗方式。切开乳头,对可切开范围、轴线方向进行观察并实施切开,根据结石大小与憩室位置适当调整,并以结石实际大小,对乳头用柱状气囊扩张至相应直径。插入取石网篮至胆总管内,取出结石。结石较大者使用碎石器粉碎结石后取出,必要时可放置胆道支架。
7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经内镜逆行ERCP成功率为97.22%(70/72),其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encterotomy,EST)取石比例最高,占67.14%。其余2例转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术后未出现死亡与穿孔病例。见表1。
表1 经内镜逆行ERCP治疗取石方式与并发症分析
70例ERCP成功患者胆总管结石1次取净67例(95.71%);经碎石器碎石 6例(8.57%);术后放置鼻胆管42例(60.00%),因结石较大难以取出者3例(4.29%),对其实施塑料支架引流,术后3~6个月均取石成功。
近年来,随着ERCP的普及,逐渐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与胆管结石密切相关。胆总管结石形成与胆汁成分改变关系密切,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会对胆管造成压迫,造成胆液引流不畅,憩室越大则胆管压迫越明显,促使胆结石的形成和胆汁淤积[4-5]。当患者存在十二指肠憩室炎症时,长期炎症的刺激会对乳头括约肌功能造成影响,改变胆道压内压力,促进胆道内细菌生长与繁殖,而促进胆道结石形成[6-7]。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存在较多的胆管变异,会使胆汁流体力学发生改变,增加胆管结石发生风险。
ERCP成功的关键在于顺利插管。十二指肠乳头区存在复杂的解剖结构,乳头旁憩室牵拉、压迫胆总管,可造成其走向变异,当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因阻碍胆汁排泄,不断增大胆总管压力,可致胆总管的末端扭曲,影响对胆总管行走方向与长度的判断。此外,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会影响乳头结构,甚至使其消失,根据乳头口的侧隆情况无法准确判断ERCP插管方向与胆总管末端的走向,尤其是内镜操作医师经验欠缺时,反复刺激乳头会引起水肿,插管难度进一步增加,还会引起出血、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8-9]。该研究中,经内镜逆行ERCP成功率为97.22%。临床在插管过程中需对胆管轴线走向、乳头位置仔细观察,及时调整插管的角度与位置,而导丝前端柔软,引起穿孔与出血风险较小,使用导丝协助插管,可防止插管进入胰管而引起胰腺炎。助手动作轻柔的配合插入导丝,均匀用力,遇到阻力时可以捻插、点插、导丝头塑形等,切勿强行通过。
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切开范围受限,多行中小切口,可预防术后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切口小于结石,行小切口治疗时选择直径适宜的直径柱状气囊扩张乳头是安全的。该研究中,在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后取石17例。部分患者取石后再次取石或未完全切开空间,可选择直径适宜的柱状气囊扩张,并注意气囊扩张时缓慢增加压力,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直径过大的结石,可行支架置入或碎石器碎石等途径取石,该研究中,结石较大难以取出者3例,行塑料支架引流,术后3~6个月取石成功者有3例。根据结石大小、柱状气囊扩张乳头口后开口、乳头切开大小,对结石取出可能性进行评估,切忌暴力取石,防止出现结石乳头口嵌顿、出口撕裂,应顺胆管轴线方向取石,避免对气囊或网篮行直接暴力拉拽。经乳头切开及扩张后,会因憩室改变胆管方向,增加网篮插入胆管的难度,结石较多时,需多次插入网篮取石,针对此类情况,术中留置导丝以引导网篮,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庄东海等[10]分析显示,ERCP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中出现7例并发症,其中穿孔1例,延迟性出血1例,胰腺炎5例。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术后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胰腺炎3例。憩室会造成胆管出口压迫、胆管下段扭曲,阻碍胆汁流出,若合并泥沙难以全部取出,易引起堵塞,增加胆囊炎发生风险。ERCP术后放置鼻胆管,确保胆道引流通畅,防止造影剂、取石等污染操作引起胆囊炎。
综上所述,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经内镜逆行ERCP成功率较高,术者充分了解ERCP指征与乳头旁憩室的解剖关系,熟练掌握取石与EST操作技巧,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使用ERCP可安全的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