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英
[摘 要]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教学是教学生如何搜集信息,学会甄别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对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作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整理和加工信息。改革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语文教育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读写的真正融合将是科学方法引导下的读与写双向促进,不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便从应对考试的角度,这一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读写融合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认同,但读写分离的旧教学模式却难以改观。缺乏科学方法的自由式阅读和自由式写作,是造成二者分离的重要原因。在既有教材模式下,教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使读写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不以学生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教学,不以阅读为基础的写作教学,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一、读写融合的现状
多读多写,是语文教师对于怎样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所普遍信奉的四字真言,可惜它基本没有实践意义。大量阅读对中小学生来说受时间的制约,学生必须在各门课程之间分配时间,大量阅读的教和学都是一道难题。对学生作文而言,多阅读几篇文章和几本书很难说就可以明显提升写作能力。读写融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时间约束条件下,学生怎样阅读和写作才能使读写水平获得有效提升,换言之,为了达到读写水平明显提升的目的,学生应该读什么和写什么,怎么读和怎么写。
中小学生作文面临的普遍困难都是无话可写。这一困难与其说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如说是作文教学模式所致。学生被要求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发表看法,而且要求他们语言生动、结构巧妙、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可是学生每天就是从学校到家里或者从学校到宿舍,作文对他们如掘无源之水。为了让学生多写,教师布置大作文、小作文、日记、周记等,但写的不外是空洞无物的呻吟和机械重复。在不改变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写作技巧,都会流于形式。
作文模式决定了读与写的必然分离。一般人对写作的认识是,它需要真情实感,要写真感情,写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课本内容显然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感悟,作文与课文的割裂在所难免。对学生作文的片面理解和要求,造成学生写作的文学化趋势,这不但扭曲了作文教学和实践,也扭曲了阅读教学和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和引导作文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實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两段话里有两个信息值得注意,一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假话、空话、套话,一是把学生作文视为创作。这两个信息有内在的关联。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学生之所以写假话空话套话,主要原因不是写命题作文,而是作文的形式和教学的要求。学生作文实际上是一种虚构性写作,或者说文学性写作。即使学生作文由自己命题,作文现状也不会有所改观,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创作才能。他们虽然被要求写真情实感,但面对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作文课,素材十分贫乏、生活感悟极其有限的中小学生除了编造、应付别无选择。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可以说,正是中小学作文的虚构性写作形式导致了学生作文无话可写和空话套话现象,也使作文教学难以发挥效力,因为文学式样的写作能力基于学生个体的禀赋,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
重新规划作文教学,我们需要回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回到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我们回到语言的本原。人类发明语言(书写下来便是文字)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人通过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些信息的一部分构成了知识。信息传递包括信息的吸收、处理、发布三个步骤。语文教学无非是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搜寻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以高效的方式搜集、整理、加工各类信息。阅读是搜集信息的主要方式,写作是整理和加工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提升和知识的再创造。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教学是教学生如何搜集信息,学会甄别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对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作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整理和加工信息。没有搜集和甄别信息,就不会有整理和加工信息。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重点信息的抓取上,学习文本中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方法;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整理、分析和综合信息,发现隐藏在信息背后的信息,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扩展。作文是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使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扩展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写作过程的阅读不可避免表浅化,脱离了阅读的写作自然也是空话和套话。
二、读写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把写作变成创新性阅读
把学生的写作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不是简单的重复阅读的材料,而是对材料进行提炼,重新组合,发现新的知识。这首先要求学生对材料做深度阅读,同时去教材之外寻找材料,学生在实现知识的扩展同时,也在从事知识的再创造。
读与写有多种结合方式,有简单的方式,有复杂的方式,简单的方式有模仿写作和读后感写作,复杂的方式是拓展写作。
模仿写作是指模仿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写作。模仿是模仿范文处理信息的方式,内容则来自学生的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素材。杜威的成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重组与再造,为经验增加新的意义,也就是说,把过去的经验当作资源用在发展未来上。学生作文正是重组经验的重要方式。我们人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间接知识,只有少部分知识来自直接经验,但这少部分直接经验往往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模仿写作不是因袭,模仿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是处理信息方式的模仿,在模仿中引导学生导入自身经验,并搜集更多的信息和素材(他人经验),将自身经验和间接得来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再造。
读后感写作是对文本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学生写读后感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分析文本的写作形式到内容特色,从作者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文本知识的延展,都是题中之义。学生通过重新组织思路和语言,把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与自己的阅读感受加以融会贯通,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补充另外的知识。
拓展写作是以文本的某个方面为话题搜集材料,在分析、综合材料的基础上得出新结论。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的上册有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的是如何获得创造力。这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宽广、容量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拓展写作题材。怎样才能富于创新性思维,最好是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去了解创新,感受创造性思维。著名的案例能在许多方面给人启发。笔者从学生熟悉的苹果手机引入案例,粗略介绍苹果手机创新的故事,继而引出曾经领导全球手机生产厂家诺基亚由盛转衰的故事。类似诺基亚命运的世界著名企业还有互联网企业雅虎,曾经的世界影像王国柯达等。这些企业曾经都是创新的引导者,但它们都在最近10多年里迅速衰落了。原因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教训?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它们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它们的故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对中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度较大、不好驾驭的题目。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负责写一个企业。第一步是搜集材料。这些企业的故事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学生在写作这篇文章时,不是无话可写,而是要面对过多的素材。如何消化这些素材对他们来说是巨大挑战。
第二步是整理材料和熟悉材料,每个组把搜集的相关信息整理成2万字左右的文字,认真阅读这些材料。
第三步,分析和总结每个企业的成败得失。它们都因为创新而成功,又因为没有创新而失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为每个企业案例提炼出一个主要观点(论点),每一主要观点之下统领数个分论点。如对诺基亚归纳为一个主要观点是,因为不能把握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失去了市场。对雅虎归纳为一个主要观点是,因为思想停滞导致多次决策失误。对柯达归纳为一个主要观点是,为了守住既得市场利益,它从创新的领导者变成新技术的顽固阻挠者而被市场所淘汰。
第四步,以观点为依据,以故事的形式把材料整理成一篇逻辑连贯的文章。
拓展写作的整个过程都是一次再創造,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需要调动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抓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总结和提炼观点的能力,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等等。
写作和阅读在这里已完全合二为一。创新性阅读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在阅读和写作中,阅读者兼写作者对文本的理解融入了现实和自身经验,在文本中发现了新的内涵,或者赋予了文本新的意义。
(二)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与写
阅读和写作本身都不是学习语文的目的,语文教学最终都要归结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阅读和写作都只是方法和途径。
获得创新性思维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来自想象的自由驰骋,而是需要多种条件。首先,知识创新是知识自身的发展。所有新知识都不会凭空产生,而只能是在前人建立起来的知识大厦之上添加新内容,创新性阅读是知识继承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其次,创新往往需要某个媒介的触发。媒介就是点燃思想的最初火花,这个火花或者是前人的某个经验和知识点,或者是从科学观察中得到的灵感。最后,创新与科学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创新不是来源于天马行空式的想象,比如,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事物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任意观察却不能带来创新。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科学成就无不是在人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研究手段而获得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希望通过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阅读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是培养不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和写作,才是语文教学的方法。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以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一般规范进行教学。以调查、观察性作文为例,如果只是让学生到郊外做一次动植物的观察活动,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感完成作文,这就是没有科学方法引导的自由写作。如果在学生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再根据问题去进行调查,搜寻数据,再然后才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随后修正假设,最后写成报告或者文章,这就是一次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规范性写作。
离开了科学方法谈论启发式教学将不得要领。从这个角度来看,“多读多写”并不是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只有在科学方法指引下的多读多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科学方法做指导,即使是阅读经典和名著,对中学生也意义不大。
以科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读写分离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阅读应是以学生写作为指归的阅读,写作应是深化阅读的写作。调研性写作虽然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方面,但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培养学生创新与科学的规范化教学紧密相关,读写教学的规范化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基本方向。用缺少科学规范的自由模式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犹如不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游泳运动员,很难培养出现优秀人才。规划好阅读教材,通过引出和提出问题的阅读,利用写作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深入,引向对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的探讨,使学生的每一次阅读写作训练都成为一次创新训练,用创新的力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
责任编辑 满令怡